史无前例的贸易壁垒,我国如何破局?

罗sir职话 2024-04-24 15:40:32

人类追求公平,贸易追求公平,追求的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如果我们对竞争的定义出现了分歧,去追求绝对意义上的公平,那么最终不过又会回到“打土豪,分田地”的老路上去。

因此,何谓公平竞争?

那就是建立在竞争筛选机制上的“程序公平”,市场经济决定了每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甚至是运气不同,如果我们强行要求所有参与竞争的人回到同一起跑线,那么最终只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基于此,贸易同样也是如此,在美国针对贸易保护主义上的一系列措施,未必就能够带来如美国所想的那样。

到今天,拜登耗资数万亿美元就只为振兴美国制造业,以及加快美国清洁能源的转型。

而这个目标,又和我国出口商品的激增产生了冲突。这也让拜登正在考虑采取新一轮的措施,来保护美国电动汽车生产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等新兴行业免受来自我国的竞争。

拜登在公开场合说,我并不是在寻求和中国的对抗,我寻求的是竞争,公平的竞争。

但严格意义上,贸易真的有公平竞争可言吗?

由于一个经济体的资源配置不同、生产力不同、甚至是劳动力成本也不同,这也导致两个经济体之间很难,或者说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

即便是在剔除产业补贴之后,我们生产出来的同一商品和美国生产出来的同一商品,必然会受限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两者不可能做到在一个起跑线上进行竞争。

因此,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未必有拜登所期望的实际效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所传递的信号,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

这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背后的东西,旨在调动一个更宏大层面上的群体情绪,并将这种情绪一致对外,制造一个想象的竞争对手。

如今,美国的工会、制造业团体和一些经济学家都表示,要确保拜登庞大的产业政策不被使用相同的新兴技术但成本更低的国货所淹没,因此,拜登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来限制我国的进口商品。

康奈尔大学研究贸易政策的经济学家瓦尔迪奥普拉萨德表示,拜登的产业政策主要关注的不是传统的低技能、低工资制造业,而是新的高科技制造业。

而这,也恰恰是我们大力投资的领域。

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之际,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疲软之下,投资和出口成为了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到今天,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都在加大补贴来刺激经济增长,并试图主导全球市场。

但细分之下,两国之间的产业补贴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我国是向工厂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银行向企业提供优惠的贷款,以帮助抵消房地产和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我们的商品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而美国则是将联邦资金注入目标行业,希望通过高薪工作培育创新,并且开辟通往中产阶级的新途径。

拜登签署了一项基础设施法,一项以半导体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法,以及他的气候法《通货膨胀削减法》中包含的一系列生产激励措施。

这些法规所带来的支出和减税,已经促使了一些企业宣布了数千亿美元的美国新工厂投资计划。

其中一些援助还有附带条件。例如美国规定,为企业拨款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支付相对较高的工资或为工人提供托儿服务。

目前,拜登越来越把我国进口产品视为对他的直接威胁,美国也正在考虑从我国进口的一些战略性产品征收新的和更高的关税,并对我国技术展开了多项调查,如电动汽车和其他联网汽车的软件以及组件。

这不是中美贸易之间第一次如此,早在我国加入WTO甚至更早之前,贸易上的逆差就一直存在,美国大量买我国的产品,反过来我国进口美国的产品相对较少,这不是第一次出现的情况,但就贸易上的争端而言,这的确是第一次,自特朗普以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的钢铁和铝材出口激增,美国的制造业就已经在陷入衰弱之中,这也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竞争,竞争和投资尤其是市场份额,会随着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产业就会出现迁徙,而不是还继续留在本国。

过去美国生产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汽车,但现在我们成了汽车最大生产国,这是自由市场下的全球化,比较优势原理决定了贸易进出口和贸易逆差谁高谁低。

而今天,美国突然崛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并非没有由来。俄乌冲突和新冠病毒的出现,加剧了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些因素也造就了特朗普的上台。

而一些特朗普时期制定的关税,也一度延续到今天。

经济发展,在正常情况下,当然是一个经济体的优先追求,但俄乌冲突让欧美看到了,经济或许不是最重要的,哪怕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如此紧密,但依然会有发动军事的可能性。

于是乎,安全的优先级越来越高,甚至于高于市场贸易原则之上,在这个基础上,一切过去的经验都被推翻重来,有人说这是冷战思维的重现,在某种意义上,它的确是这样。

一系列的限制和关税壁垒,只会加剧双方的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有一方将承受经济上的压力,尤其是产能的问题,一旦得不到较好的解决,那么最终它所酿成的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

例如美国最近针对我国造船业发动补贴调查,我国商务部发表声明称:我国产业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不公平的国家支持。

美国想要的公平竞争,并不存在,那是绝对意义上的竞争;除非我们的人力成本和美国一样,薪资和美国一样,技术各项生产要素都和美国一样,那么双方之间的竞争会是绝对公平的。

但真的存在两个几乎完全一模一样的经济体吗?放眼全球,找不到一个。

目前美国的人均GDP是七万多美元,差不多是我们的七倍,在这样的劳动力成本之下,美国想要谋求公平竞争,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甚至于,随着双方的分歧进一步加深,一些误解也不断加大。

这次德国总理肖尔茨访华的时候,就曾抱怨我国商品在欧洲亏本销售,但这显然不现实,不符合实际贸易原则。

但欧洲的确也已经在行动。

欧盟正在对我国出口的电动汽车进行自己的调查,最终可能对我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墨西哥和巴西也在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这也可能导致新的一轮贸易限制。

这一轮浩浩荡荡的贸易壁垒,可能是全球贸易历史上,史无前例的。

法国财长近日也指出,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欧洲对华出口与进口之间的逆差增加了两倍,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欧洲必须在贸易和贸易关系上亮出自己的牙齿。”法国财长说。

他还进一步解释,尽管贸易壁垒会造成损害,但欧洲应该接受美国和我国已经采取的那种产业政策。

过去,美国和欧盟一直难以协调一致地应对我国的竞争给国内产业构成的威胁。但这一次,情况变得不同了,欧美正在越来越默契地达成一致,而促成这一背景的是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成功。

美国财长耶伦说,制造业投资激增,而这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非常低,产能利用率是衡量一个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关键指标,现在,有了这些补贴,耶伦说我国的产能超过了全球需求,未来十年内可能都是如此。

全球化的产业政策,迎来了一个大爆发之年。

连带着,这个世界变得更分化了,或者说更团结了,这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一项研究指出,去年各国出台了超过2500项产业政策,数量是2019年的三倍,其中大部分的产业政策都是发达国家推出的,而补贴是其中最常用的手段。

2022年,美国通过2万亿美元支出法案,对在美国投资的半导体、清洁能源企业提供巨额补贴。上个月,英特尔也从美国获得了195亿美元的拨款和贷款支持,三星则从美国商务部拿出了64亿美元。

从自由贸易市场原则,到凯恩斯主义盛行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崛起,世界似乎再度回到了几十年前。

一切都变得更加未知和不确定,对我们来说,如果不能够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就只能够寄希望扭转国内的家庭消费,通过家庭消费增长的比重增加,从而消化掉未来庞大的产能。

这也是耶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所呼吁的,但增加消费和增加出口投资,哪个更简单呢?毫无疑问,是后者。

未来的选择其实就两点,要么改变欧美,要么改变我们自己。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1 阅读:278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