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应谢东风解诗意,此身何误作儒生。

应谢东风解诗意 此身何误作儒生——《吴云汉书法作品集》序言文/欧阳飞2016年8月16日时光如水,光阴似箭。人生在世,总

应谢东风解诗意  此身何误作儒生

——《吴云汉书法作品集》序言

文/欧阳飞

2016年8月16日

时光如水,光阴似箭。

人生在世,总有些人和事让人记忆犹新。每当谈起海口市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能不谈到曾经为书法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原海口市书法学术团体早期组建工作者之一的吴云汉老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调海口市工作,因自幼酷爱书法艺术,练笔习书已十多年的我,对海口地区书家的书法作品特别敏感和关注。当时在海口市市区许多主要公众场所,常有几位海南书家前辈的书法作品和题匾展示,吴云汉老师便是其中的一位。早就闻其名不曾谋其面的这位书家前辈,在我心中既神秘、又敬仰,更有登门拜谒求教之冲动。后经道友引见,终如愿以偿,从此与吴云汉老师结下了不解的师生之缘。

记得是一个周末下午,由道友引领,在海口市中山路骑楼老街的一间东南亚建筑风格的骑楼二楼的阁楼间,我第一次见到慕名已久的吴云汉老师。初次见面,吴老儒雅的文人气质让我暗中感叹不已。阁楼间用木板墙隔成,面积约四十多平方米,这就是吴老生活、工作的家。屋里除一张双人卧床、一个简便衣柜外,三分之二的空间便是书架、写字台、沙发布置的接待间。屋内靠东面木板墙一排木制简便的大书架上,井然有序地摆滿了古今中外名著典籍和书学法帖,写字台靠南窗台的沿边,几盆绿箩、兰草相互映衬,翠绿生辉,生机盎然。整个空间布置得整洁雅致,显出主人的学识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想以此喻比吴老的生活、工作空间特别贴切。“陋室”书香墨楮,怡情养性,让人神闲气静;主客之间,诗礼人家,往来和谐,与当时外界浮躁的社会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在这间“陋室”里,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相信,目前活跃在我省书坛的许多道友在这间“陋室”里都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从那以后,周末、假日、工作之余我便成了“陋室”的常客,与吴老和道友们说文论字,挥毫点评,切磋求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亦乐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书学法帖难得一见,就在这间“陋室”里,我复印了吴老收藏的许多法帖典籍用来研习,使我的书学人生走上了与古人法帖对话的正道,同时也见证了许多学子在吴老的影响、引导、培养下,步入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吴老1941年出生在海南文昌一富户农家,早年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后随父亲经商移居海口。受其文昌地方人文文化的影响,读书求学是他的人生追求,但在那个特殊年代,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求学之路只能望洋兴叹,最后他只能选择了一条隐于市的自学之路。在隐市研学的几十年间,他清贫淡朴,生活拮据,却收集藏书无数。他博学古今中外,诗词格律信手拈来,他的诗学成就,被中华诗词研究会评选为“当代中国优秀诗人”,由于学识深厚,儒雅气质让人肃然起敬。总结他的人生历程,吴老自嘲写道:“人间久驻识真情,底事如烟一悟清。应谢东风解诗意,此身何误作儒生”。

读书是吴老的生活方式,书法艺术是他的终生伴侣。年青时期,他遍临古帖,篆、隶、楷、行、草五体皆精,作品法承传统,推陈出新,成果甚丰。书法作品被联合国、全国政协、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国家级组织团体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元首、领导人收藏。并多次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专题书法作品展,为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个人传略入选多部辞书典籍。由于吴老的社会影响,被选为海南省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委员。

吴老是海南、海口市书法学术团体早期创建的组织者之一,长期担任海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等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他受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海南分校书法系教授,海南大学、海南师范教育学院书法教学客座教授。在书法教育工作中,为培养海南书坛新人,成绩斐然,功不可没。

海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口市书法家协会这次为吴老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出版《吴云汉书法作品集》,就是要传承历史,总结吴老的创作成果,弘扬吴老严谨的治学精神,鼓励全体会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尽到自己的历史责任。

祝吴老身体健康,艺术青春永驻!

艺术评论篇

钟晋人笔韵 崇明清章法——品读海南书法名家欧阳飞的草书作品

笔所未到气已吞——论欧阳飞的飘逸草书

世间无物非草书——欧阳飞书法评述

飘逸跳宕的欧阳飞

书法:明心见性,立己达人——赏读欧阳飞先生作品体会

“气”“韵”为用——读欧阳飞先生书作有感

质文同趣 彬彬风度——读欧阳飞书法作品有感

翼之文稿篇

丹青难写是精神——《范中书法作品集》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