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青蛙、美洲狮,究竟是谁“吃”了太阳

华舆 2024-04-09 20:20:58

当地时间4月8日下午,2024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北美洲上演。这是自2010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持续时间超过4分钟,为人们提供了难得的观测机会。此次全食带扫过北美地区,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多个城市的天文爱好者都观赏到了此次日全食。历史上,日全食一直是引起中外无数人们惊叹和敬畏的自然奇观之一。

罕见天象,需要太阳、月球和地球精确配合

▲当地时间4月8日下午3时,在美国纽约州安大略湖东岸韦斯科特沙滩州立公园拍摄到的日全食过程。当日,日全食由西南到东北斜跨美国本土出现,民众结伴观看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图片来自中新社)

日食是一种太阳被月球遮蔽的现象。当月球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走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时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表面上,位于影子里的观测者便会看到太阳被月球遮住,这就是日食。

日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发现日食周期的国家之一。西汉末年,经学家刘歆总结出一种周期,认为135个月中要发生23次日食。大约从公元三世纪起,我国就能预报日食初亏和复圆的方向。到了唐代,对于日食的预报已经比较准确了。从春秋时期到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前770年——公元1874年),有记载的日食共985次,其中年月不符,无日食可考的仅有8次,不及总数的1%。

西南交通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刘煜介绍,从日食形成基本原理来看,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而北美地区4月8日发生的日食正好是我国农历三月初一,即新月牙才刚刚形成前。

但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地球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大概5度9分的这么一个夹角。且太阳和月球都恰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时才可能形成日食。

中国天狗、越南青蛙,古人如何看待日全食?

纵观历史,日食一直以其神秘、壮观的景象引发着人们的惊叹和敬畏。古代文明往往将日食视为神秘的现象,常常与神话、宗教和预兆联系在一起。在许多文化中,日食被视为上天的警示或神灵的干预,引发人们的不安和恐惧。

美国加州格里菲斯(Griffith)天文台主管埃德温·克虏伯(Edwin Krupp)表示:“这与沟通和教育有关。由于信息传播比较困难,所以神话和迷信被当做古老传统延续下来。在古代,人们根据周围世界的规律调整自己的生活,其中半数规律依赖于天空,像月食这样的事件常常会导致他们陷入混乱,认为预示着世界将被终结。在原始文化中,这些人认为日食代表着超自然的灾害,因为太阳和月亮都有可能被视为超自然的实体或神。”

▲当地时间4月8日下午3时,在美国纽约州安大略湖东岸韦斯科特沙滩州立公园,民众观看日全食过程。当日,日全食由西南到东北斜跨美国本土出现,民众结伴观看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图片来自中新社)

许多对日食的传统解释表明,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某种神话中的野兽正在吞噬太阳。这个想法源于日食的第一阶段,它类似于被“撕咬”的球体。但吞噬太阳的野兽在各地传统文化中的描述截然不同。例如,在越南,这种野兽被描述为青蛙,在南美洲安第斯地区则是美洲狮,而在中国,吞噬太阳的野兽变成了“天狗”。因此,在古代中国的日食观测中,人们常常描述太阳被“吞噬”或“遮蔽”。

在三千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日食的记载。《书经·胤征篇》记载:“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失驰,遮人走……”,描述日食甲骨了夏代仲康元年日食发生的时候人们惊慌失措的场面。《诗经·小雅》中还以诗歌的形式记载着发生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

中国星图成为古代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之一

灿烂壮丽的星空一直吸引着地球上不同人类文明的目光,但是只有古巴比伦、古代中国,以及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和阿拉伯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天文记录遗产。尤其是在古巴比伦衰落之后,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800年之间,中国几乎成为唯一长期坚持勤勉观测和记录天象的国家,这一时段的大多数幸存的天象记录也几乎都是来自中国。

▲2023年3月27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航拍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图片来自香港中通社)

天文学自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古代中国的天、算、农、医四大科学中,天文学担负着“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重要任务,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此外,天文历法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甚至长期被供奉成官方“正统”之学。于是,出现了专门负责观测天象和编制历法的官方机构。这种运作方式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在众多的古代文明中成为了天文观测活动从未中断过的国度,从而留下了丰富的天文遗产。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征引《科学史导论》作者萨顿等科学史家的观点:“从中世纪直到14世纪末,除中国的星图以外,再也举不出别的星图了。”

古代中国的星图曾传播至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区,构筑了整个东亚地区共有的独特星象体系,也是古代科学与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之一。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天文学都是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人类仰望星空的无数追问,不仅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与文明的发展。

综合中新社、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上游新闻等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