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高成本废水到低成本绿氢,辽河油田这项创新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时至2025年11月,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双碳”战略正稳步推进。各大能源企业纷纷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寻

时至2025年11月,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双碳”战略正稳步推进。各大能源企业纷纷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油气田的绿色转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近日,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11月10日,辽河油田与深圳新能源研究院联合研发的油气田伴生水制用氢系统一次开车成功。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困扰行业多年的高成本采出水处理难题,找到了全新的低碳解决方案。

01 技术革新:从“伴生废液”到“清洁氢能”的蝶变

辽河油田作为重要的稠油生产基地,其开采过程一直面临三大挑战:稠油热采技术能耗高、采出水处理及外排压力巨大、以及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伴生水,这种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废液”,处理成本高昂,是长期束缚油田发展的枷锁。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辽河油田与在新能源技术领域颇有建树的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展开了长达两年的联合科研攻关。他们将目光锁定在极具前瞻性的电解水制氢技术上,并创造性地提出直接利用油田采出水作为原料。

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是根据辽河油田采出水低矿化度的特性,量身定制的“热法脱盐+淡盐水制氢”工艺路线。这一路线巧妙地利用了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驱动采出水脱盐,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有效抑制了制约设备稳定运行的硅垢形成问题。

02 降本增效:破解行业发展的双重经济难题

电解水制氢是公认的“绿氢”制取路径,但其发展长期受制于高昂的成本。电力成本和设备投资是构成制氢总成本的主要部分,其中仅电费就占到七成以上。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是绿氢产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

辽河油田的这项技术创新,为降低制氢成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项目长、辽河油田新能源事业部副经理指出,利用采出水制氢,实现了“一石三鸟”的经济效益。首先,它将废水变为资源,大幅降低了传统的水处理成本。

其次,该技术就地取材,省去了常规电解水制氢所需的高纯度淡水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油田现有生产设施的融合,依托废热资源和成熟的管网,极大地降低了制氢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氢气储存和运输的成本。

这一系统的成功运行,不仅为油田自身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对天然气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它填补了国内油田采出水直接电解制氢的技术空白,验证了此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优越性,为整个油气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树立了典范。

03 战略远景:老油田的“绿氢”新未来

辽河油田的此次技术突破,并非一次偶然的成功,而是其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整体布局中的关键一步。作为中国石油旗下的重要油田,辽河油田正致力于从传统油气生产向综合性能源供应的角色转变。

中国石油已将新能源发展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动能,并制定了明确的行动方案,全面布局风光发电、地热、氢能等新业务。辽河油田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正加速构建以油气为主、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格局。

采出水制氢项目的成功,为辽河油田的氢能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据悉,技术团队的下一步计划是将这套装置的技术等级从目前的10千瓦提升至100千瓦,旨在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和生产规模。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持续优化,这种模式有望在全国各大油气田推广。这不仅能有效解决油田环保问题,更能将油田转变为一个个分布式的绿氢生产基地,为我国氢能产业链的完善和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从青岛的实验室调试,到辽河油田现场的成功应用,技术团队克服了重重挑战,最终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辽河油田采出水制氢系统的成功,是中国传统能源行业拥抱绿色科技、实现内生式创新转型的一个缩影。

它证明了通过技术创新,环境负资产完全可以转变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一“点水成氢”的创举,不仅照亮了辽河油田的绿色发展之路,也为中国乃至全球油气行业的低碳未来,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