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瓯柑楼市 OUGANLOUSHI
前阵子,我们发了一篇《体验感极差!“烟火味”、“脏乱差”,搅乱温州三个高光之处!》,指出温州历史文化街区里存在的一些“脏乱差”现象,对城市形象、游客体验所造成的影响,引发了热议。
有人认为,温州需要给这种“脏乱差”所带来的烟火味,而非“高大上”带来的冷清。
其实,仔细看文章,就会发现我们反对的不是烟火味,而是“脏乱差”。

多年来,出于生活便利性与板块发展前景,我们曾多次撰文,为那些因配套设施不齐全、规划不合理,而导致烟火味不足、生活不便利的新兴板块发声。
《投资购房散场,市区这片楼市一地鸡毛!什么原因?》
《10年了,还没建好,对区域房价影响巨大!》
《七都、南湖、黄屿、瓯中区,谁才是温州“真生活”?》
《市区多板块生活配套严重缺位,房价却不低…》
《人气不足!市区这些板块怎么办?》
《这里的居民很抓狂!明明地处市中心,却没有烟火味?!》
…………
值得欣慰的是,上面提到的部分新兴板块,近年因商住楼交付、一站式社区商业建设、未来社区打造等,生活变得便利,慢慢有了烟火味。
烟火味,或许不够“高大上”,但不一定就是“脏乱差”的。而“脏乱差”,本身就不提倡,甚至是不允许的。
商家在街道上倒污水,本身就违反公德,还违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进行处罚并责令改正。若导致行人滑倒,商家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因此,在正常的城市街道,我们几乎不会看到沿街商家向街道随意倾倒污水。
既然如此,为什么墨池公园、东瓯王庙旁的河西桥,就因为菜市场蔓延到了这里,可以例外?

河西桥的地面
在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之中,当游客裤脚被溅了污水,会夸赞温州的烟火味,还是吐槽温州的“脏乱差”?
对于周边居民来讲,除了买菜方便,出行时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是否安全、舒适?而买菜方便,不代表一定要“脏乱差”。
一边是温州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一边要通过“脏乱差”来增强烟火味,两者孰轻孰重?
02
♪
瓯柑楼市 OUGANLOUSHI
有人将烟火味与“脏乱差”强行捆绑,仿佛农贸市场只有马路菜场一种模式。
其实,在瓦市菜场东北方向约300米的行前农贸市场,这也是一座老菜场,但它整体位于室内,而非展示在马路边。

行前农贸市场
即便在室内,行前菜场的卫生做得也不错,就连水产摊位也尽可能把水渍控制在更小范围内。

菜场内的水产摊位
沿着行前农贸市场门口的永川路,有许多外溢商家,在沿街商铺开了大量菜品、熟食等门店,几乎形成一条美食街。


永川路
即便是沿街商铺的水产商家,既有保持整洁的,也有没那么整洁的,但都比河西桥好,足以说明水产商家是有条件做好卫生的。



街边整洁的水产商家
菜场北侧的陡门头,沿街商铺卖水产干货,同样保持着街道的整洁。

陡门头水产干货商家
永川路、陡门头没有烟火味吗?恰恰烟火味非常浓,但基本谈不上“脏乱差”,几乎不影响城市形象。
同在历史文件街区内的松台农贸市场,本来也是一座马路菜场,2012年搬迁至室内。
松台农贸市场周边沿街也有一些熟食门店,依旧展现着烟火味,但根本不会“脏乱差”。
松台农贸市场旁,有松台山、九山书会、九山湖等历史文化元素,但它们并没有被松台农贸市场所影响,反而和谐共处,同时展现着温州历史文化与烟火味。

松台农贸市场旁的历史文化街区
还有温州传统市中心大南门,本来是一座沿着虞师里的马路菜场,该片区改造后也搬入室内,丝毫不影响周边的现代商业氛围。

大南门农贸市场
也就是说,从马路菜场到室内农贸市场,尤其是近年盛行的净菜市场,是一种发展变迁。
只要这座菜市场还在,即便在室内,并不影响周边居民便利性与烟火味,还提升了环境卫生。
倘若有更好的形式与管理,农贸市场及其带来的烟火味,并不与城市其他设施矛盾,完全可以共存,甚至共融。
正如行前、松台、大南门这几座农贸市场,至今依旧受到消费者欢迎。
瓦市巷及周边街巷,在确保卫生的前提下,售卖菜品、熟食、传统美食、干货等,形成一条传统美食风味街,展现温州特色,反而能与周边一系列古迹相得益彰。
温州二十八宿井在瓦市巷的那两口井,更不该被摊位淹没,而是成为周边古迹的延续,以及这条美食街上的景观。


两处古井
03
♪
瓯柑楼市 OUGANLOUSHI
除了马路菜场,温州的“脏乱差”还曾体现曾经遍布全城的城中村。
2016年“大拆大整”后,温州拆除了核心地段大部分城中村,建设了几座新区,大大改善了城市形象与人居环境。
然而,竟有人怀念起这些“脏乱差”的城中村,觉得有烟火味,认为这些新区冷冰冰。
为了城中村的烟火味,从而否定一座新区的体育馆、酒店、商场、写字楼、公园等,恰恰是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何况,这些新区都没有烟火味吗?
比如瓯海中心区,北片的平天路、半塘街等,沿街商铺开满各类商家,烟火味十足。



瓯海中心区北片的烟火味(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南片的瓯海新城商务区,商务楼宇集中,且入驻率很高,楼宇之间的漫游天地,招引了一大批商家,在玻璃幕墙之下营造了烟火味。






漫游天地的烟火味(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向西靠近高铁温州南站,上汇路沿线也形成了美食一条街,夜宵时间人满为患。
瓯海中心区还诞生了一批知名美食餐厅,还开成了连锁店。
瓯海中心区是目前温州最“高大上”的地方之一,恰恰证明了“高大上”不是冷冰冰的,同样可以有烟火味。
有些新区没有烟火味,是规划不佳、配套设施不足所导致的,而非新区注定没有烟火味。
有烟火味的不止瓯海中心区,随着大批新房陆续建成、居民入住,温州很多地方正在恢复烟火味。
比如,龙霞的泽霞雅苑,蒲州的望悦江庭,这里的沿街商铺到了晚上都很热闹。
04
♪
瓯柑楼市 OUGANLOUSHI
曾经的温州,到处都是“脏乱差”,城市形象一直令人诟病,严重影响了温州的城市声誉,也令年轻人很排斥。
这些年,好不容易温州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有了极大的进步,反倒有人怀念起了“脏乱差”。
捍卫旧事物,拒绝新事物带来的进步,恰恰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城中村改造前后对比
当然,温州的产业底色是制造业,除了一批知名企业、产业园区,还存在相当规模的小作坊,它们依赖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是不少人养家糊口的工具,甚至关系到上下游产业链。
而服务业占据着温州超六成经济规模,核心地段在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蚕食着城中村、老旧厂房,自然迎来了拆迁。发展过程中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拆迁之前,本该在城市外围建设一批小微园,安置这些小作坊,让他们换个地方得以继续生产,而非一拆了之。
还有一些老旧的专业市场,同样应该先建后拆、整体搬迁,而非遣散。
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或许曾经考虑不够周全、细致,甚至有些粗暴,造成了一些问题。
但是,这不是否定城市发展、怀念甚至吹捧“脏乱差”的理由。

城郊结合部
凤择良木而栖,如今人才、企业对城市环境非常讲究。
都说温州缺乏高端产业、留不住人才,如果温州遍地“脏乱差”城中村,没有像样的新区,吸引人才、培育高端产业又从何谈起?反而劣币驱逐良币!
制造业向郊区转移,把更好的地段让位于人才与服务业,才是更合理的功能布局、城市规划。
在温州郊区、县镇,当前依旧有很多“脏乱差”的城郊结合部。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这些城郊结合部预计大多很难拆迁,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存在,成为小作坊、外来人口的天然廉租房。

城郊结合部
一座城市不可能百分百干净,大部分城市都存在的城中村,北上广深同样如此。
但是,很多城市都把城中村藏得很好,尽可能避免出现在城市主干道旁,更不会把“脏乱差”蔓延到故宫、外滩、中山纪念堂旁。
温州的“高大上”与“脏乱差”可以并存,但要各就其位,而非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