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发出全球通缉令,逮捕中国芯片科学家陈正坤,现在怎么样了?

2020年,美国发出一份通缉令,目标直指中国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陈正坤。这位天才芯片工程师,曾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做出

2020年,美国发出一份通缉令,目标直指中国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陈正坤。

这位天才芯片工程师,曾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做出过巨大贡献,却被美国视为心腹大患,遭到通缉逮捕!

美国为何如此疯狂地想要抓住他?

从小的梦想支持

1960年,陈正坤出生在台湾省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爱拆收音机、摆弄电子零件,但凡能发出声音的玩意儿,他都要拆开看个究竟,父母虽然心疼,但也默许了他的这份好奇心。

高中时,陈正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子科学专业,每天不是上课就是跟电路板、电阻电容打交道,有时候为了搞懂一个电路原理,能熬到半夜不回宿舍。

空闲时间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拿奖拿到手软,可陈正坤觉得自己学的还不够深,那时候国外的电子技术比咱们这边先进不少,尤其是微电子领域。

于是拿到清华毕业证书后,他就申请了美国加州大学留学名额,手续通过后揣着行李就去了。

凭借着自我的天赋,他成功拿下博士学位,毕业后,他顺理成章进入芯片巨头英特尔工作,拿着高薪站在全球芯片技术的顶端。

这几年他代表公司和多家企业合作,但和中国的合作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

陈正坤明白,中国不能永远依靠进口芯片,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立于不败之地。

2002年,陈正坤放弃硅谷的高薪与优渥生活,选择回到台湾,加入瑞晶电子。

当时的瑞晶在DRAM芯片领域尚处起步阶段,但陈正坤凭借其在英特尔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迅速带领团队取得突破。

2004年,他带队研发出32位处理器“龙芯一号”。

这款芯片不仅性能卓越,把国内芯片的功耗直接降了40%,且成功打破美日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为瑞晶电子打开国际市场,也为中国芯片产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契机。

可好景不长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瑞晶扛不住压力被美国美光收购,陈正坤阴差阳错成了美光台湾区总裁。

他一手推动32纳米DRAM芯片量产,让美光在存储领域站稳脚跟。

但当美国本部要求他转移核心制程技术时,陈正坤拒绝了:“技术是中国团队拼出来的,不能随便交出去。”

很快,他被边缘化,2016年干脆辞职走人。

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大陆,福建晋华,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国资芯片公司。

当时存储芯片被美光、三星垄断,我们连手机内存都要靠进口。

他知道后立刻带着美光的老部下组成核心团队,目标直指DRAM自主量产,计划三年内实现每月24万片晶圆的产能。

2019年,晋华拿出了25纳米DRAM芯片,良品率高达90%,性能和价格都直逼美光同代产品,这下美国彻底坐不住了。

2020年6月,旧金山法院突然发出全球通缉令,指控陈正坤“窃取美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商业机密”,最高可判十年监禁。

六年拉锯战

巧的是,晋华当天就也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禁止所有美国企业跟它做生意。

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

当时正是中美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芯片是双方争夺的核心高地。

美国的逻辑很直接:打掉陈正坤这个领军人物,就能让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群龙无首。

可他们拿出来的“证据”根本站不住脚,他们指责陈正坤窃取机密,可陈正坤那个时候早已经离开美国3年时间了,他在中国研制出的芯片,当时美国还没研制出来,何来抄袭这一说。

但美国可不管你说什么,2020年,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在陈正坤缺席的情况下,仅凭美光一面之词“定罪”,仅3分钟听证会便草率签发全球通缉令。

除此之外,在美的施压下,泛林、应用材料等美企连夜从晋华撤厂停供,把生产线直接掐断,还施压荷兰ASML公司,不让它卖光刻机给晋华,导致晋华的7纳米项目硬生生推迟了两年。

短短几个月,晋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设备停了,不少员工也走了,项目几乎停摆。

更狠的是,连曾经的合作伙伴台湾联电,在压力下也选择了自保,晋华一下子成了孤军奋战。所有人都觉得,面对美国的国家级打压,这家刚起步的中国企业和它的带头人,恐怕难逃一劫。

面对围剿,陈正坤没躲也没怕。他做了两件事:一是打官司反击,二是扎进实验室搞研发。

2018年,陈正坤联合晋华把美光告上了福州法院,理由是美光侵犯了他们的专利。

这场反杀打得很漂亮,法院最终判美光赔偿1.96亿元,还一度禁止它的部分产品在华销售。

虽然没能彻底扭转局势,但也让美光在中国市场吃了个大亏。

比起法庭上的交锋,实验室里的战斗更关键。

陈正坤带着剩下的团队关起门来,屏蔽了所有噪音,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技术突破上。

既然7纳米搞不了,他们就死咬着25纳米工艺不放,一点点优化到极限。

那段时间,团队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失败了无数次,直到2021年终于迎来曙光,一款完全自主的25纳米存储芯片研发成功,2022年顺利量产。

测试数据显示,这款芯片的功耗比美光同代产品低15%,传输速率还高了8%。而且它的功耗、传输率居然全面优于美光的同代产品。

这枚芯片成了扭转战局的关键。

通缉令成了废纸

2023年,美光悄悄撤诉了。

到2024年,旧金山法院正式宣判晋华无罪,撤销了对陈正坤的全球通缉令,法官的理由很直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陈正坤窃取核心技术。

美国之所以“认输”,根本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实在撑不下去了。

证据不足,这场被外媒称为“21世纪最荒唐的科技官司”,到最后也没拿出像样的实锤;其次是封锁失效了,本想一棍子打死晋华,结果人家造出了更先进的芯片;

最重要的是,美国企业舍不得中国市场,荷兰首相都公开说不能失去中国市场,美光更清楚,一直耗下去只会丢更多订单。

2024年通缉令撤销后,陈正坤没有开发布会,也没有接受采访,低调地回到了晋江实验室的技术岗位。

如今的晋华团队从原来的不足千人扩展到三千人,设备国产化率突破了70%,3纳米工艺项目已经启动,预计在今年实现3纳米技术突破。

此次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国际上我们仍收到其他国家的打压,但数据不会说谎:

2025年国内已经有12家企业能供应芯片制造关键材料,28纳米全流程设备国产化率突破60%。

“美国封得越死,我们长得越快”。这话说的一点也没毛病。

信源: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34051545866994176/?channel=&source=search_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