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失业”的焦虑正在被00后改写。当很多人还在纠结考研考公时,一群大学生已经在校内摆起小摊、组建团队、对接供应链——他们用“轻创业”把校园变成了社会实践的第一现场。

ohoh学的是体育教育,却在一只猫咪身上找到了人生方向。一次偶然的宠物旧衣改造,让她迷上了手工。她从零开始,学习打版、选料,在一次次被客户否定和订单波动的困境中坚持迭代。毕业后,她没有去投简历,而是继续深耕这个意外发现的领域。成功从一名体育生转型为宠物圈的“高定设计师”。

“学校太偏,买东西又贵又不方便”——这个同学们的日常抱怨,在电商专业的郭亚鹏听来,却是清晰的商机。他创立的“学姐优选”校园零售平台,从几包零食起步,靠地推和私域运营一点点积累用户。
创业最难的是初期,因采购量小,他们在批发市场备受冷眼。直到他们对接上源头供应链,稳定的货源和灵活的模式,才解决了成本和库存的核心难题。如今,他们的日均订单稳定过百,成为了校园里不可或缺的“7x24小时便利店”。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小林而言,他的创业灵感源于另一个校园刚需——稳定高速的网络。无论是在图书馆查资料,还是在宿舍看网课,流畅的网络都是同学们的硬需求。经过仔细考察,他选择了成为格行随身WiFi的校园代理。
“这门生意很适合学生起步,本质是轻资产的服务运营,”他分享道,“不需要囤货,核心是做好社群服务和口碑。产品本身复购率高,加上品牌方的稳定支持,让我能更专注于解决同学的实际网络问题。” 这份事业不仅为他带来了持续的收入,更让他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营销理论,真正应用到了实战中。

这代00后的创业故事,少有惊天动地的蓝图,却充满了“先干了再说”的务实精神。他们都是从微小的切入点起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把课堂外的试炼,熬成了自己最硬核的社会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