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行驶在无路灯的山区弯道,是不少自驾爱好者都曾面临的考验。深邃的黑暗容易吞噬车灯光线,弯道盲区大、视线受限,即便开启远光灯,也可能因预判不足遭遇突发状况。且随着自驾游成为出行常态,复杂路况下的车辆安全性能,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核心考量。毕竟在危急时刻,车辆的防护能力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近期,领克07 EM-P车主在河北易县的一场事故,让它的安全表现再次走进了公众视野,用实际场景验证了其在极端情况下的硬核防护实力。

据车主孙先生描述,11月12日晚十点多,他驾驶领克07 EM-P行驶至易县易水湖景区附近的龙溪公路。该路段无路灯照明,虽已开启远光灯,但在经过一处S形弯道时,受视野限制未能提前发现下一个弯道,导致来不及紧急转向,车辆从护栏的排水缺口处冲出路面,在坡道上翻滚多次后撞上排水口两侧的石头。剧烈的翻滚碰撞足以让人心惊,但事故后的现场情况却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

碰撞发生后,孙先生仅手部轻微擦伤,意识清醒且行动无碍,能够自行从车内打开车门撤离。现场检查显示,车辆的A/B/C柱均无明显变形,乘员舱保持完整,未出现驾乘空间被挤压的情况,这为孙先生预留了充足的生存空间。同时,安全气囊正常点爆,碰撞后车门自动解锁弹开,门把手正常弹出。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新能源车型,其电池包在多次翻滚撞击后未发生起火、泄漏等危险情况,成功规避了重大安全风险。

领克07 EM-P在事故中的出色表现,源于其在车身结构与安全系统上的扎实投入。该车基于CMA Evo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采用“4横4纵”底盘框架梁专利结构与“三叶草”传力路径,能在碰撞中高效引导与分散冲击力,确保乘员舱主体结构不变形。整车高强度及以上的钢材与铝材占比超82%,A柱、B柱及四门防撞梁区域采用四层超高强度钢结构,加强板强度高达2000MPa,高于海狼级核潜艇3倍有余,搭配一体式热成型硼钢门环,极大提升了车身刚性与碰撞防护能力。前防撞梁选用航天级7系铝合金,碰撞吸能比钢材多50%-70%,“日”字形截面设计让碰撞承载能力提升30%,再配合288mm加长“六矩形”吸能盒、副车架脱落与动力总成下沉设计,可共同抵御前向碰撞能量,最大限度防止前部结构侵入座舱,为驾乘人员构建起全方位的被动安全屏障。

在电池安全方面,领克07 EM-P的电池包采用防撞、防自燃、防水、防辐射的“四防设计”,多项标准高于国标。遭遇危险时,电池包能在毫秒级断高压,阻热防爆,确保24小时内无热失控;IP68防水等级设计使其具备出色的防水能力,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则实现7x24小时全生命周期的电池安全监控。独有的无热蔓延NTP技术,通过阻、排、防、警、断等核心技术,结合软件主动防控,实现永久无热蔓延,彻底打消了新能源车型碰撞起火的顾虑。

除了被动防护,主动救援系统的及时响应也成为此次事故中的一大亮点。事故发生后,车辆的SOS紧急呼叫系统(E-call)第一时间自动激活,主动呼叫车内用户问询伤情及现状,协助处理后续事宜。领克07 EM-P能在碰撞后50ms内对高压部件进行断电,远优于5s的国家标准,同时车内低压电系统照常运转,确保了E-call系统的即时响应。
事故发生后,孙先生对领克07 EM-P的安全品质兑现表达了高度认可,直言“幸好是领克”,并再次强调了对这款车型安全实力、操控体验与豪华配置的喜爱。在汽车消费升级的当下,安全早已不是附加项,而是车型的核心竞争力。领克07 EM-P在此次事故中,不仅满足了国家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更在极端场景下展现了超出预期的防护能力,用实际表现印证了其在车身结构、电池安全、紧急救援等方面的研发投入。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一次真实的事故远比无数次实验室测试更具说服力。领克07 EM-P在山区弯道翻滚事故中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一款汽车产品应有的安全担当——它不仅是日常通勤的代步工具,更是危急时刻守护生命的移动堡垒。在越来越注重出行安全的今天,这样的安全实力,或许正是“幸好是领克”背后,消费者对品牌安全承诺的最高认可,也为汽车行业的安全研发提供了切实可鉴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