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产突破!60人团队如何撬动千亿赛道?

2025年11月13日,“超越摩尔:特种半导体技术为工业应用赋能”技术交流会在苏州吴中希尔顿酒店成功举办。会议核心议题聚

2025年11月13日,“超越摩尔:特种半导体技术为工业应用赋能”技术交流会在苏州吴中希尔顿酒店成功举办。

会议核心议题聚焦于特种半导体在工业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解析技术落地难点与解决方案,分享典型客户合作案例,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来自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的企业代表与技术专家齐聚现场,聚焦国产光电传感技术的研发突破与产业应用。

传周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传周科技”)作为核心分享方,集中披露其在光电芯片领域的多项技术成果及落地进展,凸显技术对智能制造产业链的赋能价值。本次会议同时还邀请了来自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各个专家和从业者,就时下热门话题进行分享。

01

以底层技术自研破局“卡脖子”困境

交流会开场,传周科技联合创始人邓仕杰以“超越摩尔——精密运控光电芯片”为题展开分享,从行业技术趋势切入,直指当前工业传感领域的核心问题。本次活动主持人传周科技联合创始人高朕也提到:“摩尔定律已接近物理极限,过去追求尺寸与工艺节点减小的路径逐渐见顶,而工业领域对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多样性和智能化需求却在持续增长。”

作为2018年注册于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传周科技以光电半导体底层技术研发为核心,形成光、电及精密制造三大交叉领域的技术能力,可提供从芯片到系统的全价值链产品与方案。目前公司总部扎根张江,60余人团队已累计获得专利与软件著作超70余项,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工业传感国产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在产业协同层面,传周科技明确以“技术落地”为核心导向,围绕工业运动控制与智能制造升级需求,与行业伙伴深度协同推进核心芯片国产替代——其中,针对工业伺服电机、电梯电机等核心设备的传感需求,已与汇川技术形成稳定合作;针对汇川技术在小型化、高精度设备领域的布局,传周科技研发的国内首款反射式增量光电编码器芯片同样具备适配价值;针对汇川技术在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的研发需求,传周科技瞄准光栅尺领域的进口垄断现状,按“由易到难、从增量到绝对”的路径推进研发,其技术成果可直接解决汇川高端设备的精密测量痛点。

此外,传周科技探索的片上电感开关芯片,可适配智能汽车领域的需求(如车窗检测、油箱盖接近测量),目前已制作线性移动、接近及旋钮控制的demo。

除传统工业领域外,传周科技在交流会上还披露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布局,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爆发,关节模组出货量已达数十万轴规模,传周科技的反射式增量编码器芯片凭借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的特性,已获得相关机器人客户的万级订单,为关节模组的精准控制提供关键支撑。

02

产业价值凸显:

技术协同加速汇川技术国产化进程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多位行业人士进行分享。元能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应用研发总监黄中隽分享了《全集成端侧AI工业电机芯片》相关主题。在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元能芯已经凭借独特的All-in-One全集成芯片技术迅速崛起。

这种All-in-One的方案将高性能32位MCU、高效MOS管、驱动芯片与电源管理芯片等通过先进的封装工艺集成于单一芯片内,解决了传统芯片在高功率应用上的种种局限,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更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和成本优化。

公司专注于通过高效能绿色能源芯片,替代传统技术,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在无人机电机、电动工具电机、汽车热管理电机、AI服务器散热电机与机器人电机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全球零碳计划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晶山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娄方超也做了有关《低成本高效能嵌入式端侧AI助力智能工业传感器》的分享,他指出在强调了嵌入式端侧AI在未来5到10年内的巨大市场潜力,特别是在工业、汽车、医疗等领域。他提到公司专注于低成本高效能的嵌入式芯片设计,以支持智能工业传感器的发展。娄方超还指出,高速机器视觉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之一,并预测这将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本次会议上来自MEMS、机器触觉、DSP等领域的多个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在现场进行技术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将活动推向高潮。

传周科技在总结中强调,摩尔定律的放缓为国产传感技术与设备企业的协同创造了历史机遇。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宽行业资源整合边界,汇聚全球精密运动控制、光电传感及相关细分领域的顶尖技术专家、资深工程人才与行业领军者。通过搭建开放协同的技术交流平台与深度合作生态,整合前沿研发经验、核心技术成果与实战应用方案,为不同场景下的客户提供从技术咨询、方案定制到产品优化、难题攻坚的全链条支持,共同推动行业技术革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