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个周末,我被父母逼着去相亲。
我坐在咖啡厅门口,手机上不停跳出信息——是她发的。
“你又要被安排了吗?”
“别去行不行,我不喜欢那种感觉。”
我没回。那一刻,我只是有点烦。
三年来,我每次提到父母,她都摆出那副不在乎的样子:“反正他们又不喜欢我,我也不稀罕讨好。”
可问题是——我在乎。
我31岁,她25岁。
我在一家国企工作,年薪十五万,家里条件不错。
她是幼儿园的舞蹈老师,工资不高,但自由。她总说,人生就该“开开心心地活”,能吃好喝好最重要。
刚认识时,她那种天真让我着迷。
她喜欢拉着我去网红餐厅、密室逃脱、露营夜市;喜欢给我拍照、剪视频发朋友圈。
她说:“我不想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我当时还挺心疼她,觉得她像个需要保护的小孩。
但后来,我发现她是真的“只会玩”。
家务不会做,账也不会算。
我让她去学个证书,她说看见书就犯困。
下班回家,她要么刷剧,要么抱怨无聊。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提款机——恋爱三年,所有花销几乎都是我出。
父母早就看不下去,说她“花瓶一个”。
我嘴上顶嘴:“你们老观念。”
可心里,其实也有一点认同。
那天相亲,我本来只是想应付。
可当那个女孩坐在我对面,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可能真的选错了方向。
她跟我同岁,气质安静,说话慢条斯理。
我们聊工作、聊理财、聊未来要去的地方。她的回答都不夸张,却让人觉得很安心。
她不会热情地挽着我胳膊,也不需要我哄。
我们只是坐在那里,像两个人真正地在交流。
离开时,她客气地说:“谢谢你,今天聊得挺好。”
我走出咖啡厅,心里突然有点空——那种空,不是想她,而是对比出来的。
我开始反问自己:
这三年,我到底在坚持什么?
是爱情,还是习惯?
我给她打电话,说:“我们谈谈吧。”
她以为我又在哄她。
可当我说出“分开吧”那三个字,她沉默了很久,突然哭了。

她来我家堵门口,骂我冷血,说我变了。
其实我没变,只是终于看清了。
我不是嫌她没钱,也不是嫌她普通。
是她从没打算为未来做准备,而我已经不想再原地打转。
爱情不只是浪漫,还要一点责任感。
后来,我和相亲的女孩慢慢交往。
她不作、不闹,不需要我每次哄,也能自己过好生活。
我们会一起做饭、看书、规划未来。
我第一次明白,原来所谓的“合适”,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安稳。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前任。
她还年轻,也许只是还没学会生活。
但我知道,爱情不是修行,我不能一辈子等她长大。
人生这条路,总要有人先清醒。
我只是,早一点醒了。
感情里,谁错谁对其实说不清。
但你说——
爱情和现实之间,到底该选哪个?
是宁愿被偏爱地不长大,还是早点学会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