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兼程南下,孙权和未形成独立势力的刘备结盟进行赤壁之战

史海撷英 2023-12-22 15:36:41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接着他又挥师平定辽东地区的乌桓势力,基本稳定了后方地区,一时间成为当时历史舞台上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

然而,对于素怀“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雄心大志的曹操来说,统一北方地区,只能算作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而已。他的宏伟目标,是扫平所有的割据势力,实现“天下混一”的理想。于是他便积极从事南下江南的战争准备:在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并派人到凉州(今甘肃)授马腾为卫尉予以拉拢,以避免南下作战时侧后受到威胁。一切就绪后,曹操紧擂战鼓,兴起大军,浩浩荡荡向南方地区杀奔而来。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有两个,一是立国三世的东吴孙权政权,他据有扬州六郡。这些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当时战乱较少。而北方人的南迁又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东吴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军事上,孙权拥有精兵数万,有周瑜、程普、黄盖等著名将领,内部团结,加上据有长江天险,因而使它成为曹操吞并天下的主要障碍。南方另一个主要割据势力是荆州的刘表。他基本上采取了维持现状的政策,但他年老多病,处事懦弱,其子刘琦和刘琮又因争夺继承权而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政权并不稳固。

至于刘备,在当时还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他原来依附袁绍,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

刘表让他屯兵新野、樊城一带,为自己据守阻止曹军南下的门户。但刘备素号“枭雄”,志在“匡复汉室”,所以就趁着这一机会扩充军队、网罗人才。他这时拥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猛将,是曹操吞并天下的又一重要障碍。

建安十三年(208年)7月,曹操率军南下,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荆州。荆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占据了它,既能够控制今湖北、湖南地区,又可以顺江东下,从侧面打击东吴;向西进军则可以夺取富饶的益州(今四川)。就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窝窝囊囊的刘表于8月因病一命呜呼了。接替他的次子刘琮更不争气,他让曹操的兵威吓破了胆,未作任何抵抗,就将荆州双手拱出。曹操兵不血刃便完成了南下战略的第一步。

刘备

刘备在樊城获悉刘琮投降的消息后,急忙率所部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却,并命令关羽率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

江陵为军事重镇,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曹操自然不甘心让它落入刘备之手,于是便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行150公里,追赶行动迟缓的刘备军队,在当阳(今湖北当阳)的长坂坡击败刘备,占领了战略要地江陵。刘备仅仅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突围,在与关羽、刘琦等部会合后,退守龟缩于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一线。

军事上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得曹操踌躇满志,轻敌自大,企图乘胜顺流东下,占领整个长江以东的地区,一举消灭孙权势力。尽管谋士贾诩建议他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休养军民,巩固新占地,然后再以强大优势迫降孙权,可是曹操哪里听得进去。

在强敌压境、存亡未卜的危急关头,孙权和刘备两股势力为了避免彻底覆灭的共同命运,终于结成了联合抗曹的军事同盟。“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抗此难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曹操携统一北方之余威,剑指荆州,军事方面部署了大军以“宛、叶而间行轻进”作为烟雾弹,自己则亲率精骑长途奔袭,为防止江东插手,还特意给孙权去了封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

信的内容一则体现了曹军的神速,很快占领了荆州郡治江陵,迫使刘琮投降,同时还透露了“恩威并施”的意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兵,解决了荆州事务后,不日将到江东地界,和孙权一起打猎,联络一下感情,因为曹孙两家属于姻亲,曹操的侄女嫁给了孙权弟弟孙匡,曹操之子曹彰又娶了孙权的侄女。但这个词又有一种“打仗”的含义,所以可谓一语双关。

曹操想吃荆州这块肥肉,孙权也想。事实上,刘表因背上生疽而亡后,孙权便派出鲁肃以吊唁为名探听荆州的虚实。只不过,鲁肃前脚刚走,江东便收到了荆州投降的消息,而曹操大有顺江东下之势。

面对这样严峻的局势,江东就主和、主战分为了两派。“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拮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孙权确实想染指荆州,无奈没有一副“好牙口”,周瑜的分析只是让其更加倾向了主战,但荆州局势不明,不得不慎之又慎,让周瑜返回了夏口积极备战的同时,自己坐镇柴桑,也唯有等鲁肃回来再做定夺。

而鲁肃刚到夏口就得知荆州投降的消息,等到了南郡又遇到灰头土脸的刘备。不是鲁肃腿脚慢,是曹操的兵贵神速。本已占领荆州郡治江陵的曹操,完全可以渡过长江接收以南的土地。于是本已打定“联刘抗曹”的鲁肃当机立断将结盟一事和盘托出,如同丧家之犬的刘备自然喜出望外,“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时诸葛亮与备相随。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备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旋而派出诸葛亮出使江东,最终在鲁肃、诸葛亮的一唱一和下,孙权坚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

孙权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同年十二月,孙刘两军合军一处,逆水而上,抵达赤壁,赤壁之战爆发。

赤壁之战的过程其实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赤壁之战,二是火烧乌林。

所谓的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并不是一场大战役,但凡是大战役都得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酝酿,赤壁之战的时间则事出突然。其次,大战役的发生地一般都选在具有战略价值的地方,赤壁之战的发生地选在赤壁则是偶然。为什么这么说呢?

荆州东临孙权,北靠曹操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刘表的兵力部署,将陆军部署于新野一带对付曹操,将水军部署于夏口一带对付孙权。所以,周瑜向孙权表决心后返回的是夏口,即江东研判夏口将是抗击曹操的第一战场,此后孙刘结成联盟后,江东的水军才逆江而上与刘备汇合,与顺江而下的曹操在赤壁遭遇。

再就是从双方兵力规模来看,也称不上是一场大战役。孙刘联盟确定后,孙权略表歉意地对周瑜说:“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赤壁之战示意图

以江东的面积,只要时间充裕,组成一支5万甚至更多的部队不成问题,奈何事态紧急,加上刘备、刘琦的2万人,孙刘联军约为5万人。

而曹营,沿着宛、叶大道行进的大部队是个幌子,真正直插荆州,占领荆州钱粮军械储备基地江陵的是曹操率领的“一日一夜行三百里”5000精骑兵,连身处荆州的刘备都没预料到,只能仓皇南逃,为此曹操又丢下辎重去追刘备,大部队这才到哪?

难道曹操不会让投降的荆州军队参战吗?刘表的布防属于外强中干,重点在新野、夏口一带,地处荆州腹地的江陵,自然不可能部署了数量众多的军队。再说了荆州军队刚刚投降,让这样一支部队上战场,很容易造成哗变,睿智的阿瞒断然不会。

在如此仓促的背景之下,双方在赤壁遭遇。曹操一方由于大多是北军,不识水性,水师主要以荆州水军为主,于是曹操将军队分为水陆两军。中央水军沿江而下,而陆军则分南北两岸,与水军一同行动。

孙刘联军抵达赤壁后,与曹军相遇,此时曹军内部瘟疫横行,而新编水军及归附的荆州水军又协调不力,军队战斗力不强,因而被周瑜打败。曹操无奈之下,只得将军队“引次江北”,与北岸的陆军汇合,将战船停靠在北岸乌林一侧,一边操练水军,一边等待良机。

周瑜

周瑜也知道曹操的主力其实是陆军,因而在击败曹军水师后并未追击,而是将战船停靠在南岸赤壁一侧,与曹操隔江对峙。

曹操为了应对北地将士不习水战的问题,于是将舰船首尾相接,这样人马行于船上便如履平地了,他陆军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

在得知曹操将战船连接起来后,“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模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曹军战败后,孙权亲率大军向北进攻合肥,却因中计退兵。周瑜则率军与驻守江陵的曹仁隔江对峙,另遣甘宁攻向夷陵,曹仁则同时分兵围攻,甘宁求救于周瑜。周瑜于是和吕蒙前往营救,以凌统断后。甘宁之围被解后,东吴军队围攻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却反被曹仁两次突入包围圈救出。

之后,周瑜与曹仁多次大战,周瑜更是亲自跨马上阵,却被流矢射中右肋,身受重伤,于是退军。

此外,还可以从一些细节侧面反映出赤壁之战并不是一场大战役:战后,主将周瑜没有晋升、献计火烧赤壁的黄盖仅升为中郎将(中下级军官)、另一主将程普此后数次立功才提拔为零陵太守,要知道孙权可不是项羽;再者真要大败曹军,伤及曹操的“元气”,孙刘联军何不打铁趁热,进军襄阳,继而反攻许昌,恢复汉室江山呢?

张松

曹操手下可谓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也是经历过官渡大型战役考验的,怎么谋臣突然毫无建策?也不见许褚、张辽、张郃等人的身影;时隔三年后,曹操大军西征张鲁,使得益州的张松颇为震撼,对主子刘璋说:“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果曹操真受重创,一则很难三年内恢复元气远征,其次威信必然受损,张松也就不可能说了;有人将赤壁之战作为三国时代的分水岭,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路、西凉的马超、韩遂那可就是绝对被无视了,即便这些军阀实力弱于魏、蜀、吴。事实上,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是在夷陵之战前后。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的发生事发突然,无论是曹操一方还是孙刘联盟,均在没有充分准备下仓促上阵,在谁也没有预料到的赤壁上演的一场小规模遭遇战,战争结果是孙权扩大了地盘,刘备有了托身之所,挫败了曹操的锐气。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上表请封刘琦为荆州刺史,自己则南下谋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并以诸葛亮总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赤壁之战后,荆州一分为三,曹操、孙权、刘备各占一部,而其中以刘备占地最广。

0 阅读:22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