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憋气、身上没劲……被忽视的老年抑郁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4-05-17 19:41:57

(健康时报记者 徐诗瑜 王艾冰 杨晓露)在老年精神科等候的老人们都有一段艰难的确诊史。在跟医生交流时,他们首先谈到的并非情绪,而是身体。相对于年轻人,老年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更明显的躯体症状,而在各个科室检查未果后,精神科成了他们求助的最后一站。

浑身不舒服,可能还是精神上的事

“嘴里的异物感好些年了,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年近70岁的韩女士在门诊声音不受控地微微发颤,目光呆呆地看向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医师潘伟刚。

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医师潘伟刚。徐诗瑜摄

她是在儿子的陪伴下到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他们曾辗转去过南方老家的县医院口腔科、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针对口腔的种种治疗并未见效,异物感越来越重,直到完全影响了她的食欲,甚至让她丧失了完整的表达能力,说话时越来越颤,也就渐渐变得不爱说话。睡眠也变得越来越糟糕,每两个小时会醒一次,整夜的睡眠只有不到5个小时。直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时,医生说这并非口腔疾病,需要考虑精神对躯体的影响。

经过量表测评和医生诊断,韩女士被确诊为中度抑郁、中度焦虑伴有失眠。

68岁的李女士是在去年突然变得闷闷不乐的。2023年是她生命中突生变故的一年,母亲因病离世后,丈夫也突发疾病去世了。在那之后,她开始感觉到浑身都不舒服,先是心慌,然后是胸闷,后来是胃不舒服。没做胃镜检查前,她觉得自己一定是患上了胃癌。没做心脏检查前,她笃定地告诉儿子:“我的心脏必须得要搭桥了。”

身体各处的检查持续了整整一年,均未见异常。李女士在北京安贞医院对心脏进行了详细地检查后,医生说:“心脏没什么问题,可能还是精神上的事儿。”

近日来,她觉得听力也变得越来越糟糕,睡觉也只能睡半宿,心慌了就什么也想不起来。困扰许久,她最终才决定来看老年精神科。

疾病态度量表显示为63分,提示重度焦虑、重度抑郁,存在躯体形式障碍可能。

“老年抑郁和一般的成人抑郁一样,表现为情绪不好。只是对老年人来说,因为对死亡的关注度非常高,躯体化的症状就更加明显。”潘伟刚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有些老人觉得快要心梗了,检查后发现没有问题。有些老人觉得自己患上了胃癌,排查出来只是胃溃疡,并不会带来那么强烈的躯体痛苦。很多到老年精神科就诊的病人都在各个科室辗转已久,当排除了躯体疾病或当躯体症状难以通过临床表现解释时,老年精神科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变老、生病背后,容易隐藏焦虑抑郁情绪

67岁的赵先生是拖着行李箱来到诊室的。“吃药之后,我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排尿困难,有时候要等好几分钟才能尿出来。”

在被确诊为抑郁、焦虑后,赵先生产生了新的恐惧:为什么吃一两片药没有效果?为什么吃药后感觉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果不吃会怎样?

泌尿系统的逐项检查正常,服用的药物中也并不会造成尿等待的后果。这种躯体化的症状,正是过度焦虑带来的。

“但主动来看诊的老人寥寥无几。”在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向小军近30年的诊疗经验中,老年人及其家属对老年抑郁症的知晓度很低。

在向小军接诊的患者中,有的患者甚至在不同科室辗转数年后才来到精神科:“老年人本身就更容易有腰腿疼痛或合并慢病的情况,部分老年人对变老、生病是有担忧的。当出现躯体不适,他们就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重病,觉得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这种焦虑抑郁情绪又会放大躯体症状,反复恶性循环。”

老年抑郁症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其本质仍是抑郁症,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他们很难主动说出:“我心情不好。”情绪的不适就转化到身体上:吃不下饭,心慌憋气,胸口堵得慌,身上没劲儿,提不起精神,脑子一片空白……抑郁往往伴随着焦虑、失眠一起出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王华丽。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老年抑郁症会被躯体症状所掩盖?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王华丽解释,从生物学因素来看,抑郁症的生物学特点是脑内调节情绪的化学神经递质水平出现失衡,相当于大脑的高级功能出现了损害,身体各部分的神经末梢传递着失衡的化学递质,进而表现为躯体感受与功能的异常:五羟色胺功能的下降使得疼痛体验更加明显,多巴胺功能低下会造成动力不足,肾上腺素水平不稳定会来带血压的不稳定……

医学背后,当然也有文化语境与文化表达的不同。我国与荷兰关于老年抑郁的一项对比研究显示,抑郁情绪在我国文化中更容易遭到贬斥,躯体症状可能比抑郁情绪更能表达抑郁症状。对于老年抑郁患者来说,“我身体不舒服了”似乎比“我心情不好”更加正当,也更容易说出口。

当过度放大躯体症状,将情绪问题被抛掷在一旁时,老年抑郁往往会被遗漏。除了知晓率低、难以启齿,不少老年患者在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非精神专科就诊时,首诊医生因并不熟悉老年抑郁症的表现,也会导致耽误老年抑郁的及时确诊。而笼罩在整个抑郁症患者群体身上的病耻感,也是老年抑郁症被忽视的原因之一。

连续两周性情大变、伴有躯体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属们在拿到诊断后,总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那段时间母亲性情大变,以前总是出门和邻居唠家常,爱出门遛弯。那阵子她只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拉紧窗帘,裹着被子,一躺就是一整天,了无生气。”

陈女士告诉记者,80岁的母亲被确诊为老年抑郁症并伴有焦虑后,一家人才意识到那些异常都是母亲情绪的集中暴发。当家人敏锐捕捉到日常细节的“异常”和“不一样”时,就该在心里上了警钟。向小军介绍,抑郁的时间标准是两周,也就是说,连续两周出现心情不好、不想出门、对一切感到失去兴趣,经常唉声叹气,且伴有疼痛等躯体化症状,就该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

根据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发布的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团体标准(2022),食欲或体重改变、睡眠紊乱、躯体不适、疲乏感、懒散迟缓、焦虑不安、郁闷、无助绝望、自责、轻生观念或行为、缺乏愉快体验、兴趣减退这12个条目中出现3个,则怀疑为抑郁状态。

针对漏诊和延迟诊断对于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损害,很多医疗机构都在进行多学科交叉尝试。

王华丽介绍,很多医院鼓励精神科医生加入到多种复杂疾病的多学科会诊中:如北京协和医院心理科的大夫加入到了其他学科的查房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置了“阳光医院”,让精神科的大夫给各个科室做培训;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医生诊疗时会适时加入抑郁筛查自评环节。

部分医学院校也设置了针对老年抑郁的前置课程。北大医学部开通的通识课中,针对大一、大二的医学生开设了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课,希望培养医学生关注老年精神健康的意识。

而除了被躯体症状所掩盖,部分老年人因合并了多种躯体疾病,身心受到折磨,也对精神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为此,一些医院正进行精神与躯体共患病房的尝试。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躯体共患科主任朱颀峰。受访者供图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躯体共患科主任朱颀峰介绍,精神躯体共患病房的医生配置包含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医生,还会联合其他科室会诊,更容易识别老年人易发生的新增躯体症状,给予及时治疗。

在朱颀峰最近接诊的患者中,63岁的刘女士因为肛周疼痛半年求医未果,辗转来到共患病房。“通过16天的住院治疗,她的抑郁、焦虑情绪得到很大缓解,因情绪引发的肛周疼痛也在缓慢恢复。出院之后,她也能睡上好觉了,重新开始了各项社交活动。”

“我们也尝试把老年抑郁症状问卷普及到社区辅助自我筛查,也可以请社区的工作人员给部分老人进行提前评测。”王华丽曾接诊的老年抑郁患者中,70岁的张先生曾为生活空间的狭小、缺乏朋友、没有社交活动而苦闷,为其对接社工团队后,他每周都能收到社工发来的活动小提醒。除了每个月找王大夫开药,他也尝试着参与社区活动,走出门去交友、拍照、观鸟。

社交和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张先生重新构建了新的社交网络,治疗带来的不仅是躯体症状的缓解,心上的那一片空洞时隔多年终于补全了。

在医生们看来,当有情绪时,老年人可以先进行抑郁量表的自我筛查,大声地告诉身边人:“我不高兴。”然后走出门去,到专业的医疗机构里,寻求医生的帮助。这或许是重建自我,摆脱躯体不适缠绕的第一步。

参考资料:

①Zhang, B., Fokkema, M., Cuijpers, P. et al. Measurement invariance of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 among chinese and dutch elderly. BMC Med Res Methodol 11, 74 (2011).

②谢稚鹃,林凯等.老年期抑郁症核心症状群的特尔菲法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27(10).

1 阅读: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