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印发《河南省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围绕畜牧业稳产保供、加工销售、资源要素和发展环境四大方面,推出15项精准有力的支持政策,全力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在强化畜牧业稳产保供方面,《政策措施》提出一系列激励性奖励措施。对肉蛋奶总产量年同比增幅超10%、增量不低于0.5万吨且全省排名前10的县(市、区),每县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生猪养殖大县将获得省级统筹资金支持,重点提升中小规模养殖场智能化水平。
针对当前奶业面临的挑战,河南将实施“奶业纾困”专项支持:对年收购社会牧场生鲜乳超1万吨的乳品加工企业,给予每年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新取得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同样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同时,将进一步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提升青少年营养健康水平。
在家禽和特色养殖领域,新建或扩建存栏30万只以上蛋禽场、年出栏200万只以上肉禽场,可获最高200万元奖励。此外,每年将支持3个县(市、区)开展兔、鸽、鹌鹑、鸵鸟等特色畜禽高质量发展试点,每县支持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推动多元化畜产品供给。
为壮大养殖主体规模,《政策措施》明确,对年饲养量达到一定标准的新增规模以上养殖场——如生猪5000头以上、牛1000头以上等——每个给予不超过20万元一次性奖补,鼓励“小升规”。
同时,推广唐河“养加销智联”发展模式,每年支持5个县(市、区)完善中小养殖场户的饲喂、环控、管理等设施装备,每县支持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对中小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投资及流动资金贷款予以贴息,单个主体年度贴息最高可达200万元,并全面落实畜牧机械购置补贴,做到“应补尽补、优机优补”。
在加工销售环节,河南将稳步推进西平、原阳、兰考等地牛羊鸡鸭定点屠宰试点,支持主产区配套建设屠宰产能,推进就地就近屠宰。鼓励畜牧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新获国家级称号的企业项目,按设备软件投资的20%给予补助,最高达500万元。
品牌建设方面,鼓励企业申请“豫农优品”标识,对新纳入国家级农业品牌目录的畜牧品牌给予最高50万元奖补。支持企业参与“豫农优品天下行”“全球行”等推介活动,并对境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参展等给予政策支持,助力“豫字号”畜产品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资源要素保障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政策措施》提出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利用涉农资金和专项债券推进畜牧业项目建设,并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打造全产业链。
金融支持方面,鼓励银行将养殖设施、活体畜禽、畜产品存货纳入抵质押范围,创新“青贮贷”“活体贷”“智慧贷”等产品,并在20个县(市、区)开展金融支持试点。
保险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稳定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探索鸡蛋、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并鼓励地方将羊、蜂、兔等特色畜禽纳入保险范围。
用地政策持续优化,直接用于畜牧业的生产用地按规定免缴土地税,优先保障补充耕地指标,支持依法依规解决养殖场历史遗留问题。
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河南将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对建成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区、布鲁氏菌病净化场等的单位,每个给予不高于100万元奖补。加强畜牧业监测预警,实现规模养殖场生产监测全覆盖,强化部门数据共享与形势会商。
政府猪肉储备机制将进一步强化,储备经费全面纳入省市级财政预算。一旦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触发预警,将立即启动多部门协同响应,实施临时托市收储,切实稳定市场预期和养殖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