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导弹在欧洲上空“擦肩而过”,这不是电影剧情,而是2025年10月正在发生的现实。
欧洲大陆近日陷入了一场罕见的核演习密集期。北约与俄罗斯的核力量演习在时间上高度重叠,仿佛两位剑客在同一狭小空间内挥舞利刃,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致命后果。
北约的“坚定正午”核演习于10月13日启动,持续至24日,以荷兰为核心指挥区域,覆盖比利时、英国、丹麦领空及北海海域。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于10月22日启动战略核力量大规模演习,由总统普京通过视频连线亲自指挥,演习地域横跨普列谢茨克国家实验航天发射场、巴伦支海及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

01 演习现场:两大核力量的“肌肉秀”
北约本次“坚定正午”核威慑演习可谓声势浩大。14个成员国的约2000名军人及71架各型战机参演,核心装备涵盖美国B-52战略轰炸机、F-35A隐形战机等。
F-35A首次获认证可携带B61-12新型战术核弹,形成“隐身战机+小型核弹”的战术核打击组合,大幅降低了核打击的使用门槛。
俄罗斯此次演习则展现了完整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体系。陆基的“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试射。
海基的“布良斯克”号战略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成功发射“深蓝”潜射弹道导弹,空基的图-95MS远程战略轰炸机则完成空基巡航导弹的实弹发射任务。
俄方在演习后还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关键测试,飞行距离达1.4万公里,这一距离足以覆盖地球上绝大多数目标。

02 时间重叠:绝非偶然的“核同步”
从时间节点看,北约演习已进入后半程的关键阶段,俄方选择此时启动核演习,显然是对北约演习进程的针对性回应。
这种“你演我练”的时间重叠并非历史偶然。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核演习的时间窗口多次临近,反映出战略博弈强度的持续升级。
北约宣称其行动为“防御性威慑”,俄方则明确指向“应对西方挑衅”。这种并行核演习模式,自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后渐成常态。
但2025年双方核演习规模、透明度及政治语境均显著升级,折射出双方战略互信的严重缺失。

03 战略博弈:危险的安全困境
北约与俄罗斯并行开展核演习背后有多重动因。
乌克兰危机持续三年余,是双方核演习同期举行的核心导火索。美西方对乌军援不断升级,如瑞典“鹰狮”战机以及美国考虑向乌克兰转移“战斧”巡航导弹,使俄战略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
俄与美及北约之间的战略互信已降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水平。俄罗斯新版《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将“敌人使用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等大规模空中打击”等情形纳入核反击触发条件。
这一政策调整被北约解读为“核门槛降低”,成为其强化核演习的重要借口。
而北约持续扩大“核共享”机制范围,让更多欧洲成员国参与核打击演练,这种“集体威慑”策略严重触碰了俄罗斯的安全底线。
这种恶性循环形成“安全困境”的典型表征——一方的安全举措被另一方视为威胁,进而引发更强烈的反制措施。
04 技术变革:降低核门槛的危险游戏
此次核演习中,双方展示的技术升级尤为引人关注。
北约方面,F-35A与B61-12战术核弹的组合大幅降低了核打击的使用门槛。B61-12具备可变当量设计与高精度打击能力,使得指挥官可能更倾向于在冲突早期考虑使用核武器。
俄罗斯则展示了其新型核运载工具的可靠性。俄方在演习后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关键测试,飞行距离达1.4万公里,这一距离足以覆盖地球上绝大多数目标。
“核共享”机制正在北约内部扩大、升级。欧洲国家的美制F-35隐身战机已参加“坚定正午”核演习,荷兰空军的F-35A首次参演,可在内置弹仓中挂装B61-12等战术核弹。
美国正通过降低门槛的方式,强化联合核打击能力,试图与更多欧洲国家实施“核共享”。这既是一种军事策略,也是一种政治捆绑——让更多欧洲国家在美国主导的核体系中“入股”。
05 全球影响:核军控体系面临崩塌
北约与俄罗斯同期举行核演习对全球战略稳定的冲击不容小觑。
双方同期举行核演习严重冲击了欧洲现有的安全格局,使欧洲冷战后形成的安全平衡局面进一步瓦解。北约将核演习区域抵近俄边境,迫使俄罗斯强化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
核危机误判的风险显著攀升。北约与俄罗斯的演习区域地理相近,参演战机与舰艇的活动范围存在部分重叠,双方在北海、巴伦支海等海域的军事行动极易引发误判。
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核军控体系面临崩塌。随着2026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临近,若美俄无法达成新的共识,全球将首次失去对核超级大国战略核力量的量化限制。
这可能导致双方重启核武库扩张,使冷战后形成的核裁军进程彻底逆转。
在俄罗斯北方舰队,一名水兵可能正在检查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系统;而在北海巡逻的北约F-35A飞行员,或许刚刚完成核打击模拟训练。他们之间相隔仅数百公里,这个距离对于现代核武器来说,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核演习的同步性犹如两个舞者在狭小空间内跳着危险的探戈,每一步都必须计算精确。但现实世界没有彩排,一旦一方踩到另一方的脚,结果不会是尴尬的道歉,而可能是毁灭性的连锁反应。
当核武器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已经上膛的子弹, 理性和克制才是人类真正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