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们的“大师班”,京剧高派老生师徒辛宝达、李衍茂畅谈京剧传帮带

扬眼 2024-04-15 17:06:09

4月17日晚,苏京薪传“茂实京声”——京剧高派老生李衍茂将在紫金大剧院举行个人专场演出,为了呈现更好的演出效果,李衍茂的师傅辛宝达来到南京亲自指点把关,高派师徒相聚,戏迷们自然不愿错过。

4月14日下午,辛宝达、李衍茂师徒二人在紫金大剧院举行了戏迷交流会,省京剧院演员高飞主持交流会。到场的不仅有南京本地和江苏其他市县的,还有从天津等省外城市远赴而来的戏迷朋友,现场掌声雷动,热闹非凡。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京剧老生演员高庆奎以刘鸿升唱腔为主体,吸收融汇菊坛诸家特点及长处,加上自己的艺术创造,形成了新的老生流派——高派。高派讲究嗓音高、亮、脆,演唱气足神完,一气呵成,念白铿锵有力、顿挫有致。辛宝达老先生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老生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演唱刚劲有力极富激情,嗓音酷似京剧大师李和曾,他是高庆奎的再传弟子。李衍茂是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的青年老生演员,2017年拜辛宝达为师,成为第四代高派传人,他的嗓音高亢明亮,得到观众广泛的好评。

交流会一开始,辛宝达便赞叹起了南京戏迷氛围的热烈:“今天一看来的都是年轻人哇,我来南京演出时你们可能都还没出生呢,这批年轻观众正是当年我们国家提倡戏曲进校园时培养起来的那一批小学生呀,现在长大了喜欢京剧成戏迷了。”不过话锋一转,辛宝达也说起了京剧在传承发展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缺好戏,“年轻人喜欢戏了,我们戏怎么样了呢?质量不行了,这就成大问题了,戏的质量上不去,观众很快就会消失的。”

戏曲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帮带,即便是在今天,师徒相传仍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辛宝达11号赶到南京,马不停蹄的投入了手把手指点李衍茂的工作当中,辛宝达在与戏迷们交流时非常的松快,但是在对待艺术上却是相当的严肃,不足就是不足,绝不用好话敷衍,“我一定是要说出来你哪哪不行的,最起码要让这出戏达到能演出的水平,不会太让观众失望。”

江苏省京剧院长期以来存在着旦多生少的问题,旦角演员人数多而且实力强劲,但生行演员人才稀缺,在李衍茂被引入省京剧院之前,省京剧院仅有一名老生演员,李衍茂作为高派的第四代弟子,不仅是师傅辛宝达对他寄予了传承高派艺术的厚望,省京剧院同样也很重视对他的培养,对于即将开场的个人专场演出,李衍茂既紧张又激动,用高飞的话来说就是“马不停蹄,汗流浃背”,交流会上李衍茂回忆了拜入辛宝达门下的往事和其中的插曲趣闻,辛宝达也回忆了自己与师傅李和曾先生学艺交往的往事。

高派创始人高庆奎悉心栽培了李和曾,李和曾又将高派艺术悉数传授给了辛宝达,如今,辛宝达也倾囊相授、尽力培养李衍茂,戏曲艺术正是在一代又一代戏曲人的传帮带中传承发展,一代代的戏曲艺术家终将老去,但是只要有艺术传承者在,艺术的薪火就不会断绝。辛宝达今年已经77岁了,他在经历了几次大手术后已很难再登台演出,但辛宝达表示“我作为衍茂的师傅,我肯定要对他负责,我要尽最大的能量把他培养成高派的接班人,这是我的心愿,也希望衍茂要有脱胎换骨的努力,能满足戏迷、观众的希望和要求。”

据悉,在4月17日晚苏京薪传“茂实京声”——京剧高派老生李衍茂个人专场演出中,他将为观众带来《辕门斩子》《扈家庄》《逍遥津》三出经典折子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