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晴朗的中午,我下班推着骑了两年的电动车慌忙地跑到了修车师傅的摊点下:“师傅,帮我看一下,电动车好像刹车不灵了。帮我修一下多少钱?”
一个面色憨厚、皮肤黝黑的师傅一手油渍,拿着扳手从店门走出,看了一眼我的电动车,二话不说地走上前修了起来。
“师傅,多少钱呐。”
没一会儿工夫,刹车修好了,师傅摆了摆手说:“不要钱!”
作为第一次修车的我惊呆了。觉得这天底下还有这么慈善的事情?抢着要主动给师傅付款,被师傅拒绝了。
作为爱车如命的我,这一次,在主观意识中,认定了这名师傅是一位好人。

即使后来父亲和我说:“这很正常呀,不换刹车是不要钱的。”
但是,修车师傅是好人这件事情已经深深地种在了我的脑门中。
一个大雨滂礴的天气,我停靠的电动车不小心被人推倒暴露在雨中。雨衣、头盔从车篮中散落一地。充电器不翼而飞……
雨衣里外全湿,我在也被浸成了落汤鸡……
狼狈中,我下意识地骑到这家修车师傅的门前:“师傅,有原装充电器卖吗?”
师傅再次摆了摆手,从车库中取出一个盒子对我说:“你用这个充电器吧,只要45块。原装的可贵了,要120左右。”
我愣了一会儿:“可是,它不是原装的呀,这充不上吧。”
师傅笑着说:“没事,给你换个充电插口就好了!”
我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这……这……插口换的话,会不会很麻烦呀?”
师傅依然微笑着说:“不麻烦,以后啊,国标的车都会统一换这插口,既便宜又实用。”
我一下还没整明白怎么回事,师傅就已经带着剪刀把我的原装充电插口给剪了,然后给我换了一个用胶布就可以固定的插口连着电动车。整个过程,都没有问我一句:“要不要考虑一下?”
我突然间有点不太舒服地感觉问他:“这样用胶布连一下,下雨不会漏电吗?”
师傅又一次自信地说:“不会的,你放心吧。”
事已至此,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带着车悻悻地骑回家。这种感觉,我形容不出来,也找不到合理地词去表达出来。只是一直有一个强烈意识的声音去告诉我:“这师傅你看吧,我就说他人好吧,还给你省了75块钱呢。”
但我的潜意识一直想要替自己的不爽辩白,却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可以表达的词语:“但……”
所有无法不可言说的不爽被印在了我的潜意识中,我无力反驳。毕竟,当时是我一头脑热同意的。
可是,我却忘记了自己是有一点完美主义的人。我很难接受我的电动车有这样的瑕疵。我哪里是因为为了省这75块才会去接受这个师傅给我换插口的呢?
我分明是主观觉得师傅是好人,无条件相信他,所以以至于在这件事情上我没有细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现在这感觉就像是,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的人去医院,明明可以只要擦一点碘伏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可是有一个庸医却告诉你,你的腿要开刀。所以,把一个明明无创的伤口变成了有创的伤口。
曾经,这辆电动车,因为车篮被撞歪了一点我都不能接受,甚至都不能接受别的牌子的车篮,硬是在网上买了原装的车篮。即使用了两年,我都保护得和新车一样。虽然它才几百块,但是我很珍惜我买来的每一件商品。
没有想到,因为把一个明明无创的、原装的充电的插口给我换成了有创的、只用胶布粗粗固定了一下的有创的插口,每逢下暴雨,我就害怕它漏电,虽然很多修车师傅告诉我:没事的,你想多了。
但是,经历了整整一个月的内心斗争,我开始彻底嫌弃这辆电动车,并且想要换辆电动车了。
可是,我的朋友劝我说:“这车不是保养得挺好的吗,又没有坏。再用用吧。”
于是,我就经常自我指责,我觉得确实是自己太内耗了,我太完美了,我怎么可以这样。
在终于一次电动车车胎破了的时候,我再一次神出鬼差地又来到了这家修车店。因为我的意识告诉我:“你一定是多想了,这师傅就是个好人。你就是一个太完美的人,不可以这样。”
我的朋友也劝我:“你现在买车,要几千呢,修个车胎就一两百,再说明天你要上班要急着用车,到哪去买新车?买了新车还要上牌等几个月,还要注销旧车,又要请假,多麻烦。”
想一想,也是,可能是我多想了吧。
于是,我又一次叫住了这名师傅。
师傅再次用我熟悉的配方让我感受到了安全感。他看了看我的车:“100块吧。我给你换个胎就好了。”
“我的车胎轴没坏吧,你给我好好检查一下。是不是要全换,如果要全换我这车干脆卖了。”
师傅一直坚定地说:“不要花那个冤枉钱。”
然后,没几分钟,车胎给我换好了,还给我上了个胶。
于是,我心底那个意识又站出来了:“看吧,我就说了,这个师傅是好人,你就是多想人家了。人家就是想给你省钱来着。”
这想法刚结束,这车骑出店还没有5分钟,突然间就发现整个车胎又爆了。
我再次找到修车师傅:“怎么回事?”
师傅一看:“呀,坏了,里面的车胎轴坏了。如果全要换,要400!”
我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什么?这车现在从里到外,加上刚付的100,一起要500?本来我就讨厌这车了,我干嘛不直接买新车。我这车找熟人买来也才800多!”
师傅坚定地看着我,依然笑容可掬地问:“修不修?”
当时,我真的想冲上去骂他一会儿。朋友拉着我的衣袖说:“不要和这种人去强硬,他们社会上混的,大不了换一家修,或换新车吧。”
我忍住了内心的冲动,头也不回地推着车回到了家。
现在只要想到这车,就气不打一处来,刚刚花的100块根本就是打了水漂。现在买新车也不是,再花400修车也不是。
于是,这车就被我嫌弃地放在了地下车库放了整整半年。直到布满尘埃。
我都打算再也不用它了,一看见这车就闹心。
因为一想到那个好好的、原创的充电口给剪了,还用胶布就草草固定,现在都无法修复到原创的状态。我真的害怕一充电就漏电,或电动车爆炸的事故。
直到有一天,家人说要用我这个车。想到不是我自己用,家人一直又说我大惊小怪。好吧,我在家人陪同下再去修车。因为想到买新车要上牌真的头要炸了。
万般无奈之下,就带着这破车去换电屏、换轮胎轴。当时我还问了这家修车店老板:”电动车不是有以旧换新的政策吗?我卖给你可以吗?“
老板说:“这破车,卖我,100块都不值呢。”
没办法,换了电屏280,换轮胎轴400,加上上次100的轮胎。共花了780元。
一想到这,我就有点抓狂。
就这样,家人用了不到一周和我说,这电动车速度太慢了,比人家小朋友在广场开的小电动汽车都慢,没法开。
这下,我终于下定了决心,一不做二不休去换新车。
终于在一家新的电动车店看到了一辆售价:1500元的电动车,店家告诉我,现在国家以旧换新活动,旧车可以抵650元,整车回去大概850元左右就可以到手。重点是,这款比我三年前那款性能更好。
于是,我在店家的指导下,去注销车牌、预约新车牌。旧车回收。
结果,因为交警服务态度非常好,当天30分钟内就给我把新车牌整套流程办下来了。一周后,旧车也注销了。
整个过程下来,我真的有一种如负重释地轻松。
这种轻松,不光是买了新车的开心,更是自我的救赎。
这一刻,我的潜意识才终于鼓起勇气说出那番话:“修车师傅真黑,好好的原装的电动车充电口,为了让人去他家买充电器,给人家的原装口给剪了。都不事先告知一下,毕竟没有切口的原创肯定更好,这换谁能下得了这个手?一个好好的车呐。
好好的电动车,修车的时候不检查轮胎轴,付了100块换了新轮胎再叫人付400换轴。
再换一家去修车,明明电动车都开不了了,明明修车师傅可以告诉你,这车完全可以以旧换新,却前后修车都没有修好,却花了我买整个新电动车的钱。
我不是心疼这几百块钱,而是对这两位修车师傅的人心的坏透感到无奈、失望。
对我更大的二次伤害是,我看人的眼光不准。曾经,我是那样觉得他们善良、朴实甚至可敬。
而如今看来,啥也不是。
还让我自我指责、内耗了大半年。
因为一直有一个来自原生家庭创伤的声音在谩骂我:“你这个强迫症,你这个完美主义。”
让我整整大半年觉得自己有严重的强迫症和完美主义。
新车到手的时候,我很感谢那个对我服务非常好,当天就给我办车牌不要我预约的交警。他非常耐心地解答我每一个问题。
也很感谢卖车的老板手把手教我以旧换新。
很多时候,人生最大的创伤,并不是真正有谁谩骂了我们,而是当我们学了一点点心理学的知识,就会因为别人不符合我们期待的时候,给自己带上各种各样心理学名词的标签,而不敢直接质疑那个人就是坏人。
人生最大的阻碍,并不是我们舍不得花钱,是因为信息差被一些不良的人反复阻拦、加上想象的复杂化、听从、认同旁人世俗的观点,让我们总是和自己内心坚定的想法插肩而过。
正如,因为要参加一个活动,剪了一个新发型。就和朋友聊起这件事情。我说:“我真受不了自己在重要场合乱七八糟的样子。”
结果,朋友不加思索地笑着指着我说:“哟,原来你有强迫症。其实没有多少人关心你来着。”
当时,我还傻傻地陪笑着,一直点头表示认同。并在心理又一次掐着自己说:“叫你不要这么强迫,叫你不要这么完美。又开始犯病了。”
但,尔后一想:“这哪是什么强迫,完美?这是个人大概率都会这样。可恶的哪里是我们自己有病,而是那个一言不合就用心理学名词给我们乱贴有病标签的所谓的朋友。”
是啊,这个社会,有些人的文化、素质、善良并不是那么地高,他们只是偶尔地、简单地听说过某些心理学的名词,就敢用最大恶意给他人乱贴标签。
而更可恶的是,身为当事人的我们,却成了一次又一次伙同凶手助纣为虐的帮凶。甚至,还在不断地给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一次修车,让我看清了人性,更看清了自我。
很多时候,我们第一感觉别人不对劲的时候,不要试图去指责自己,要去用适当的恶意去怀疑人性。不要轻易去相信这个世界上的套路去成为了阻挡自己信息差的侩子手。
自我最大的阻碍:一是信息差、二是自我指责。
心理学,不应该是被人、被自我随意扣上的标签、帽子,更不应该是被浅薄之人滥用,成为随意伤害我们的工具。
即使是心理咨询师,都没有权限使用心理学的名词去给任何人冠名,更何况是对心理学只懂皮毛的非专业的人群。
网上太多无良的心理博主、心理专家,张冠李戴用所谓心理学的名词给人对号入座,导致一个正常的思维、一个正常的想法都会不自觉地陷入自我的指责和贴标签的恶性循环中。
人生呐,哪有那么多的纠结,内耗。少些自我批评,多些果断的决定,想做什么就要立马去做。因为你所有犹豫、内耗的等待,最终还是会以圆点的方式让你去做出曾经当下的选择。
所以,不爽的事,立马拒绝。想做的事,立马去做。
不要低估任何人性的恶!更要远离那些以学术为名的心理学名词乱给自己贴标签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博主和你周围的所谓的朋友。
作者:心理咨询师红衫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