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西贝闭店潮愈演愈烈,老罗该不该背锅?答案戳破行业真相

都说西贝是被罗永浩干倒的?不,它是被自己的“傲慢”烫伤的。北京石景山的商场里,西贝莜面村的招牌早已黯淡无光;苏州繁花中心

都说西贝是被罗永浩干倒的?不,它是被自己的“傲慢”烫伤的。

北京石景山的商场里,西贝莜面村的招牌早已黯淡无光;苏州繁花中心的卷帘门紧闭,“发展规划调整” 的告示成了最后的体面;汕头万象城店悄然撤场,留下满店未收拾的餐具 —— 这场从 9 月蔓延至今的闭店潮,让曾经风光无限的西贝陷入舆论漩涡。

有人把矛头直指罗永浩,认为他一句 “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 的吐槽,直接引爆了这场信任危机。

可真相真的如此吗?老罗到底是压垮西贝的 “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只是揭开了早已存在的行业伤疤?今天咱们就把这事说透。

西贝的闭店,从来不是罗永浩一句吐槽能导致的,而是自身 “三重失信” 埋下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产品欺诈,把消费者当傻子骗。西贝一直打着 “西北现做美食” 的旗号,菜单上写着 “当日现宰草原羔羊”“手工现搓莜面”,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人均 150 元的高价。可实际情况呢?记者暗访后厨时发现,冰柜里藏着保质期 24 个月的冷冻羊腿,解冻后直接冒充现烤羔羊;所谓的 “手工莜面”,其实是中央厨房预制的半成品,加热几分钟就能上桌。更讽刺的是,有内部员工爆料,招牌烤鱼是冻了 18 个月的冻品,连解冻都不用完全化开就淋酱上菜。这种 “挂羊头卖狗肉” 的操作,不是营销而是赤裸裸的欺骗。

其次是定价虚高,“情怀税” 收得太离谱。西贝定位中产餐饮,一碗莜面卖 30 多,一份羊腿标价近 200,号称 “健康、地道”。可当消费者发现,花现做菜的钱吃的却是预制菜时,这种 “付出与回报的失衡” 彻底引发不满。要知道,同价位的餐厅里,很多品牌要么是真材实料现做,要么坦诚告知使用预制菜并降低定价。西贝却一边享受着预制菜的低成本红利,一边收割着 “现做美食” 的高溢价,这种贪婪的定价策略,早就让消费者心生不满。

最后是危机应对失当,把信任彻底推远。面对罗永浩的质疑,西贝没有反思改进,反而第一时间 “硬刚”:客服否认使用预制菜,贾国龙开新闻发布会放狠话 “要起诉罗永浩”,还搞 “开放后厨” 自证清白。可没想到,开放后厨反而成了 “公开处刑”—— 记者拍到冷冻仓里的预制菜保质期长达 24 个月,厨师直接用冷冻半成品加热上菜。更荒唐的是,眼看瞒不住,西贝又突然叫停 “开放后厨”,这种欲盖弥彰的操作,让原本还抱有期待的消费者彻底失望。

而罗永浩的作用,不过是 “揭盖子” 而已。他说出了很多消费者憋在心里的怀疑:“为什么吃着像冷冻的,却说是现做的?”“凭什么预制菜卖这么贵?” 就算没有罗永浩,这些问题迟早也会被其他消费者曝光。西贝的问题早已存在,老罗只是那个说出 “皇帝没穿衣服” 的孩子,绝非导致闭店的 “元凶”。

为了挽回客流,西贝推出了 “满 50 送 50”“5 块钱吃 205 元大餐” 的疯狂促销,可没想到,这些操作不仅没拉回消费者,反而让信任危机雪上加霜。

核心原因在于,这种大幅度折扣自曝了菜品的真实价值。消费者不傻,5 块钱能吃 205 元的菜,直观说明西贝的菜品真实成本远低于标价,之前的高价完全是 “情怀税”。

有网友算过一笔账:西贝的一份小炒肉标价 68 元,促销后折算下来才十几块,这让之前正价消费的顾客感觉自己被当成了 “冤大头”。更让人反感的是,西贝的促销规则复杂,优惠券还被黄牛批量抢注高价转卖,普通消费者想享受优惠还要额外花钱,这种 “打折还不忘割韭菜” 的操作,进一步消耗了品牌仅剩的好感。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真正在意的不是 “便宜”,而是 “不被欺骗”。西贝的核心问题是 “虚假宣传”,可它却想用 “低价促销” 掩盖根本矛盾。就像网友说的:“我们能接受预制菜,也能接受合理的高价,但不能接受花高价被欺骗。” 促销只能吸引一时的客流,却无法修复破碎的信任,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西贝定价虚高的本质。

如今,西贝的闭店潮还在继续,从近 400 家门店缩水到 354 家,数字背后是无数消费者的 “用脚投票”。这场风波告诉我们:餐饮行业的本质是信任,食物是有温度的,欺骗只会让灶台彻底冷却。

罗永浩不该为西贝的闭店背锅,真正该负责的是西贝自己 —— 是它的傲慢、欺骗和贪婪,亲手葬送了消费者的信任。而所有餐饮品牌都该记住:在信息透明的时代,真诚才是最高级的营销,只有尊重消费者、守住底线,才能走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