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怎么就走到了亡国这一步?

文逸看社会 2023-02-25 23:18:04

有这么一个国家,它曾经是中国的藩属国,面积相当于七个香港大小,在历史上149次申请加入中国,还曾在政府大楼前悬挂中国的五星红旗。

但最终,它被邻居大国武力吞并,复国基本无望。

这个国家,就是锡金。

那么问题来了,锡金是如何走到亡国这一步的?

锡金的起源

说起锡金的起源,那就不得不提锡金与西藏地区之间的历史渊源。

锡金古名哲孟雄,这个词来自于藏语的音译,意为“产米地”或“稻米之谷”。从地理位置上来讲,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接壤。

从公元7世纪开始,锡金就已经与中国产生了联系,那时候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地区并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锡金在这时向吐蕃王朝称臣纳贡,成为了吐蕃王朝的一部分。

此后,一些藏族人民带着藏传佛教来到了锡金,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部分锡金人被同化。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锡金人与藏族人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不仅以藏语为官方语言,还信奉藏传佛教,身着藏袍,过藏历新年。可以说,锡金属于藏族文化圈层的一部分。

清朝时期,锡金仍是中国的藩属国,其部落首领每年都会专门派人到西藏定期朝贡。

然而到了19世纪,事情发生了转变,因为英国人来了。

大航海时代来临后,开辟了新航路的英国人来到了印度半岛。最开始这些英国人是以商人的面目出现的,但当发现印度内部的虚弱后,他们很快就露出了凶残的爪牙。

随着一系列的殖民与扩张,整个印度半岛都沦为了英国的势力范围。但英国人并不满足,并继续将势力向喜马拉雅山脉方向延伸。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英国人发现了锡金,并开始介入锡金的内政。原本作为清王朝藩属的锡金,被英国逼迫独立,摆脱了清王朝的控制。

但是英国的狼子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此后英国又把贪婪的目光放在了中国的西藏地区,为此英国需要有一个中转站,为武装入侵西藏做准备。

那谁来当这个中转站呢?英国一眼就看中了锡金。

我翻了翻资料,发现这锡金的地理位置的确得天独厚。

在历史上,锡金是沟通从印度到中国西藏之间的交通要道与贸易中心,古代的那些商人们正是通过锡金,来往于恒河与雅鲁藏布江地区之间。

到了今天,锡金位于印度东北部的西里古里走廊之上,这个走廊将印度中部与东北七邦连接起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有一支军队能够从锡金出发,甚至可以做到把印度拦腰截断。

2017年发生的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中,印度就是从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境线的。

可见,锡金的位置十分重要,也正因如此,锡金成了英国入侵中国西藏的据点与桥头堡。

1888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侵藏战争,由于满清王朝的腐朽无能,清王朝在这次战争中失败。1890年,满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藏印条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

自此,英国成为锡金的“保护国”,锡金国王的权力被彻底架空,成为了英国的傀儡。

印度为什么要吞并锡金?

1947年,在赶跑了英国殖民者以后,印度获得了独立。

但英国在印度近200年的统治,不仅没有让印度对英国产生仇视,更没有让印度对英国的殖民史而感到羞耻。相反,印度仿佛患上了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把英国当成印度的精神母国,从上到下印度人都以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荣。

当然,我说的不是那种咖喱味儿的英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翻了翻资料,发现印度在历史上曾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在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半岛之前,印度境内存在着无数的土邦小国,人们对于自己到底归哪个统治者管辖并不感兴趣。

而英国在通过殖民手段控制印度的同时,也为印度带来了“国家和社会”的概念,在印度眼中,是英国帮助他们统一了文化,促进了融合,以至他们最终建立了国家。

为此,印度独立后,还继续以“大英帝国在印度半岛的继承人”自居,颇有“认贼作父”的意味。

印度独立后,美苏两国开始争夺世界霸权,这时候全世界都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为了防止冷战殃及中小国家,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与埃及、南斯拉夫等国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即: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当然,这只是印度在明面上的形象,在背地里,印度完全搞得是另外一套。

在南亚次大陆地区,印度人可就不怎么客气了。在印度眼中,“英国爹”走了,作为大儿子的自己,去继承英国在南亚地区的政治遗产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不仅如此,印度还学他们的“英国爹”搞起了帝国主义策略。

对于英国此前在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什么尼泊尔、锡金、不丹、巴基斯坦等这些国家,印度毫不掩饰自己的觊觎之心,是能控制就控制,能吞并就吞并,能影响就影响。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

① 上世纪,印度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多次侵略巴基斯坦。

② 至于尼泊尔和不丹,印度则没敢直接下手。

一是尼泊尔人口比较多;二是不丹与中国、缅甸、孟加拉等国比较接近,形势比较复杂,不方便下手,于是印度采取了间接控制的手段,主要方法就是干涉其内政、选举与外交。

在印度的影响之下,迄今为止,不丹都没有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一旦不丹有啥想法,印度就像一个被人抢了小媳妇的怨夫一样,迅速急眼化身为疯狗,对着中国狺狺狂吠、

③ 而作为曾经英国势力范围内的锡金,因为人口稀少,自然毫不犹豫成了印度的吞并目标。

印度是如何吃掉锡金的?

问题来了:印度是怎么吃掉锡金的呢?

其实,印度之所以能跟成功吞并锡金,很大程度上跟英国有关。

首先,在英国人来到锡金之前,锡金只是一个松散的土邦联盟,锡金的国王被称之为却嘉,手中实际把持的权力非常小,国内政治为各地贵族所把持。

这种行为深刻影响了锡金社会,接受过英国的文化与教育之后,锡金的精英阶层天然就亲近英国。最后虽然英国走了,但对锡金的影响却一直存在,比起热爱自己的国家,锡金的精英阶层更加倾向于同样接受过英国教育的印度人,部分锡金精英也从精英变成了精印。

其次,英国人非常喜欢喝茶,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其中就有向中国购买茶叶这一层原因。

而锡金的自然条件就非常适合种植茶叶,所以在统治锡金的时候,英国人在锡金建立了许多种植茶园。但锡金是人口小国,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于是英国人便大量引进了尼泊尔人,改变了锡金的人口比例。到后来锡金独立的时候,其国内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巧合的是,与信仰佛教的原锡金人不一样,尼泊尔人信印度教。这对锡金人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由此可见,英国人真的是印度人的“亲爹”,走之前还留了一手。

总而言之,锡金内部不仅有亲印的带路党,还存在着大量信仰印度教的尼泊尔人,这可让三哥高兴坏了。不过,为了能够彻底征服锡金,印度还做了许多准备。

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后,便蛮横地以“英国在南亚地区继承人”的名义,向锡金派驻专员,向锡金搞渗透。1950年,印度强迫锡金签订“和平条约”,之后向锡金大量输送印度人口,持续改变锡金的人口比例。这种手段,漂亮国直呼内行。

对于印度想要吞并锡金,锡金人民也一直有所预料。虽然印度在锡金内部有不少带路党存在,但还是有不少锡金人希望锡金能够保持独立地位,不希望被印度所吞并。

但无奈锡金国内国穷民少,根本无法与印度对抗,唯一的方法就是求助于身边的邻国中国。

1962年,印度非法侵占我国领土,我国将印度狠狠地揍了一顿。此事让印度对中国产生了深深的忌惮之情,同时也让锡金看到了不被印度吞并的希望。

因此,锡金迫切地希望中国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印度的控制。

对此,印度心中是害怕的,忌惮的,印度蛰伏着找准机会直接吞并锡金!

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苏冷战对全球霸权的争夺达到了顶峰。印度作为当时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大国,还是有很高的统战价值的,被美苏竞相拉拢入伙儿。

这时候印度就开始动起了“吞并锡金”的歪心思,毕竟锡金只是一个弹丸小国,对这两个超级大国而言没什么用处,只要获得美苏两国的默许,其他国家也会纷纷承认。

于是,印度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吞并计划”。

1975年2月,印度军队解散了锡金的国防力量,并且软禁了锡金国王。4月,在印度的操控之下,锡金议会逼锡金国王下台,并废除了君主制。之后,急不可耐的印度人便操纵锡金议会投票加入印度,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这期间,锡金王室曾向中国发出求救,在短短22天之内149次申请希望加入中国。甚至在被吞并之前的3个小时,锡金更是单方面宣布加入中国,还在党部大楼上树立起了五星红旗。

锡金想借此来威胁印度,这也是锡金在灭国之前的最后一搏。

但最终,印度还是把锡金给生生地吞并了。

2 阅读:321
评论列表

文逸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