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战斗力的失控,源于经济的崩溃

吴聊的历史 2024-03-02 17:44:17

明朝万历年间,辽东前线的明军把总问士兵:你知道我军战术是什么吗?

士兵想了一会回答到:就是上面假装给我们发饷,而我们假装打仗。

上面是一个调侃明朝末年军队欠饷的段子,但是非常符合明朝当时的实情。

不管是大唐的府兵,还是北宋的禁军,又或者是明朝的军户,在国家承平日久后,必然会有腐败的权贵阶层将手伸进军队,侵占那些大头兵本就不多的利益,比如唐朝时的侵占土地、宋朝时的吃空饷、明朝时的贪墨军饷等。

也不要说这些贪官污吏短视,当利益的大蛋糕越分越少,军队的利益就犹如草原上的最后一只羊,群狼从理智上都知道应该留下这只羊才能有更多的羊,可是自己不下手难免其他人不下手,这在博弈论上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群狼一拥而上。

隋唐初期国家手中无主的土地还是很多的,所以给朝廷当府兵后是真正能分到土地,打仗后就能分地对老百姓的刺激那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朝廷手里的地总有封赏完的一天。所以唐朝中后期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那种掌握了一地军政大权的节度使,因为他们是实打实的会给足士兵们钱粮,不管是引发安史之乱的范阳军,还是最终平叛的朔方军都是这种。

而北宋时期虽然号称八十万禁军,但是宋朝自檀渊之盟后,基本都是以经济交涉作为主要的外交方式,说直白点就是宁愿直接花钱买平安,也不愿意把钱花在军费上,这种情况下所谓八十万禁军只剩名头,一直不缩减编制只是为了更好的吃空饷罢了。

明朝的情况其实比唐宋都要严重,军户和卫所制度到了后期名存实亡,尤其是地方卫所更是烂到骨子里。那种直接跑了不来服役的还算好的,那种真正来服役的,其中不少甚至和贼寇同流合污,当时不少卫所士兵一触即溃也是这个原因。毕竟给朝廷当兵,拿着生命危险去拼最后只能得到一张白条,临战直接开跑却能获得不少的贿赂和分赃,能守住底线的很少。

但是大明中后期还是有能打的军队,比如戚继光将军的戚家军,但是有些朋友可能不清楚,戚家军是只有四千人的,而且就是这四千人的军饷还是戚将军想尽办法凑来的,甚至多次在战后默认士兵收刮战利品,不然凭借朝廷的那点饷银,真没人愿意卖命。

回到文章开篇的段子,满清当初能在辽东崛起,很大程度也是和明朝的放纵有关,这里的放纵不是指明朝不在意建州女真的反叛,而是舍不得花钱或者拿不出钱,要知道当初袁崇焕在那种逆境下都能拿下宁远、宁锦两次大捷,说明真的拼命起来明朝军队也不弱的。

所以话说回来,不管是唐宋还是大明,军队战斗力的崩溃其实都是始于经济的崩溃。

不管是哪个朝代,看好握住钱袋子的人,才能稳住拿着刀把子的人。

0 阅读:918

吴聊的历史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不同的角度再看看历史上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