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插电混动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比已达到 36.3%,销量达 252.1 万辆,这一数据表明消费者对插电混动技术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基于 CMA Evo 新能源架构打造的领克 10 EM-P 应运而生,作为一款预售价 19.2 万起的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它试图在价格与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满足家庭用户对新能源车型的多样化需求。
外观设计:功能与美学的融合领克 10 EM-P 的外观设计展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平衡。分体式大灯设计兼顾了功能性与辨识度,上半部分的 “h” 形日行灯照射宽度比普通车型宽 15%,能提供更广阔的照明范围;下方的远近光一体大灯支持自动切换功能,每 0.5 秒检测一次路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照明模式,同时具备 “伴我回家” 功能,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前脸的蜂窝式导流进气口并非单纯的装饰设计,它能有效为电池和电机降温,在高速行驶时可使电池温度降低 3-5℃,保障了动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轻量化运动前唇的应用优化了整车风阻,使风阻系数低至 0.27Cd,这一数据比同级平均水平低 0.02Cd,有助于降低能耗和行驶噪音。
车身侧面的隐藏式门把手采用 “自动收回 + 密封胶条” 设计,在时速 120km 时,风噪比外露式门把手低 3 分贝,同时减少了灰尘堆积。轮毂提供 19 英寸和 21 英寸两种选择,19 英寸轮毂胎壁厚,对颠簸路面的过滤效果更好,适合家庭日常使用;21 英寸轮毂胎面宽,抓地力更强,能满足不同驾驶偏好的需求。
车尾的贯穿式尾灯由 128 颗 LED 灯珠组成,刹车时呈现渐变效果,可为后车提供更清晰的制动信号。黑色小鸭尾和底部扩散器的设计减少了高速行驶时的车身飘动感,对提升操控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在车漆工艺方面,领克 10 EM-P 采用了双层珠光颜料加清漆的结构设计。这种工艺使车漆呈现出更丰富的视觉层次,同时清漆层厚度达到 80 微米,比普通车漆厚 30%,在耐剐蹭性能上有一定优势,能更好地应对日常使用中的小剐小蹭。



作为中大型轿车,领克 10 EM-P 在空间设计上注重实用性。基于 CMA Evo 架构的灵活性,车身尺寸得到合理规划,为内部空间营造提供了基础。后排座椅的设计考虑了乘坐舒适性,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的表现能够满足多数成年乘客的需求,即使身高 185cm 的乘客坐在后排,膝盖与前排座椅靠背仍能保留两拳左右的距离,头部也不会有明显压抑感。
储物空间的布局也体现了人性化考量,车门储物槽深度达 25cm,可同时容纳 550ml 保温杯与折叠伞;中央扶手箱内部采用分层设计,下层可放置纸巾盒、充电线等小物件,上层则方便随手取放手机,且支持无线充电功能。后备箱常规容积达 480L,放倒后排座椅后可扩展至 1200L,能够轻松容纳 28 英寸行李箱、婴儿车及露营装备,实用性较强。



领克 10 EM-P 诞生于 CMA Evo 原生新能源架构,这一架构具备更安全的车身结构和电池系统设计,以及更扎实的底盘能力。其车身采用 “四横四纵” 框架梁专利结构,电池包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螺纹链接与车身固定,在提供防护的同时提高了车身的模态和刚度,车身扭转刚度达 31000N・m/°,比同级车型平均水平高出 15%,在急转弯和颠簸路面行驶时,车身稳定性更优。
在安全性能方面,架构采用 “CBS” 门槛超弹体蜂窝填充块,通过蜂窝状仿生填充形成稳定高强度的结构填充腔体,既能有效吸收侧面碰撞能量(可减少 40% 以上的侧面碰撞冲击力),又减轻了结构重量(比传统钢制填充轻 2.3kg)。“三叶草” 理念的正碰传力路径设计,通过高强度钢(占比达 78%)与铝合金材质的合理搭配,实现递进式吸能结构,在正面碰撞时能有效分散冲击力,保障了乘员舱主体结构安全。
动力系统方面,作为插电混动车型,领克 10 EM-P 同时具备燃油和电力两套动力源,搭载 1.5T 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双电机组合,系统综合最大功率达 287kW,综合最大扭矩为 535N・m,零百加速时间仅 6.9 秒。这种设计使车辆在纯电模式下可满足日常通勤需求(CLTC 纯电续航里程达 120km),而在长途出行时又能通过燃油动力消除续航焦虑,综合续航里程超 1200km。需要注意的是,插混车型的保养需要同时兼顾燃油系统和电力系统,根据行业数据,插混车年保养总费用在 1500-2500 元左右(以年行驶 2 万公里计),且需要使用 SP 级全合成机油,成本比普通燃油车的 SN 级标准提升约 30%。


适配人群分析
领克 10 EM-P 这类插电混动车型更适合那些每日通勤距离在 80 公里以内,且居住地或工作地点有充电条件的用户。对于家庭用户而言,其空间表现和动力的均衡性能够满足日常家用需求,比如接送孩子、采购物资等场景;而对驾驶有一定要求的用户,也能通过其动力调校获得不错的驾驶体验,运动模式下油门响应灵敏,超车时动力储备充足。此外,对于经常往返于一二线城市与周边城镇的用户,其 “纯电通勤 + 燃油长途” 的特性也能很好地适配需求。
竞品对比参考
在 20 万级插混轿车市场,比亚迪汉 DM-i 是主要竞品之一,2025 款智驾版 DM-i 125KM 系列售价在 16.88-19.98 万之间。与竞品相比,领克 10 EM-P 在底盘质感和车身安全结构上有自己的特点,其采用的前麦弗逊 + 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经过专业调校,对路面颠簸的过滤更细腻,过减速带时车身震动较小;而比亚迪汉 DM-i 则在混动系统的成熟度和市场保有量上更具优势,DM-i 系统的馈电油耗更低(约 4.2L/100km),且售后网点覆盖更广。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对空间、配置和品牌偏好进行选择:若更看重驾驶质感与安全性,领克 10 EM-P 是优选;若更在意油耗经济性与售后便利性,比亚迪汉 DM-i 可重点考虑。
成本核算考量
从长期使用成本来看,插电混动车的综合经济性通常优于纯油车。以年行驶 2 万公里计算,若领克 10 EM-P 日常通勤依赖纯电(年充电约 1200 度,电费按 0.56 元 / 度计,年电费 672 元),长途使用燃油(年加油约 600L,油价按 8 元 / L 计,年油费 4800 元),再加上保养费用 2000 元,年总费用约 7472 元;而同级燃油车年油费约 12800 元(油耗 8L/100km),保养费用 1800 元,年总费用约 14600 元,差距显著。不过需注意,插混车在 8 万公里后可能会产生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维护等额外费用(约 800-1500 元),同时二手市场对插混车电池健康度要求较高,5 年车龄残值可能比燃油车低 8-12 个百分点(以 20 万车价为例,5 年后插混车残值约 8 万,燃油车约 10 万),这也是购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充电条件评估
购买插混车型前需评估充电便利性,这直接影响使用体验与成本。如果居住小区允许安装家用充电桩,建议优先申请,家用桩充电成本低(比公共充电桩便宜约 0.3-0.5 元 / 度),且可利用夜间谷电(部分城市谷电价格低至 0.3 元 / 度)进一步降低费用,日常通勤可完全依赖纯电模式;若充电条件有限(如无固定车位、小区不允许装桩),则需重点关注车辆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和动力体验 —— 领克 10 EM-P 馈电油耗约 5.1L/100km,虽高于比亚迪汉 DM-i,但低于同级燃油车,且馈电时电机仍能辅助驱动,动力不会明显衰减,即使长期不充电也能有较好的使用感受。此外,还可考察周边公共充电桩分布,若 3 公里内有快充站(如国网、特来电),也能满足应急补能需求。
配置优先级选择
家庭用户选购时需明确配置优先级,避免盲目追求 “高配置”。第一优先级为安全配置,除了领克 10 EM-P 自带的车身安全结构,建议优先选择搭载主动安全套装的版本,包括 AEB 自动紧急制动(可识别行人、非机动车)、车道居中保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这些配置能降低日常驾驶中的碰撞风险,尤其适合经常独自带娃出行的家长;第二优先级为舒适配置,北方用户可优先选装后排座椅加热,冬季乘坐体验更佳,有长途需求的家庭建议关注车载冰箱接口(可外接 12V 小冰箱,存放辅食、饮料),后排独立空调也能满足不同乘客的温度需求;第三优先级为智能配置,车机系统需支持 CarPlay/HiCar 互联,避免导航、音乐播放时频繁操作手机,同时倒车影像清晰度(建议选择 1080P 分辨率)和雷达灵敏度也需重点考察,方便新手司机停车。
使用场景细化与需求匹配
不同家庭的使用场景差异较大,需结合实际需求决策。若家中有婴幼儿,需重点关注后排空间的 “亲子友好度”—— 领克 10 EM-P 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可调节(范围 10°),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后,家长在后排照顾孩子时身体更舒展,且后门开启角度达 85°,方便放置 bulky 的儿童安全座椅;若经常组织家庭露营、短途游,需关注车顶行李架接口(领克 10 EM-P 预留了接口,可加装行李架放置帐篷、冲浪板)和后备箱扩展性,放倒后排座椅后可容纳较长的露营装备;若日常以夫妻二人通勤为主,偶尔接送老人,可优先选择 19 英寸轮毂版本,其更舒适的滤震效果能提升老人乘坐体验,而 21 英寸轮毂更适合追求运动风格的年轻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