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当非遗遇见剧本杀:石家庄文旅如何用沉浸感打破你对传统的想象?

推开荣国府的朱漆大门,"曹雪芹"正手持书卷对你微笑。这不是穿越剧拍摄现场,而是石家庄文旅打造的"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

推开荣国府的朱漆大门,"曹雪芹"正手持书卷对你微笑。这不是穿越剧拍摄现场,而是石家庄文旅打造的"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当北京游客刘颖欣穿着汉服与"王熙凤"玩起飞花令时,她或许没想到,这场50分钟的互动体验会让景区客流同比翻番。在石家庄,非遗与旅游的碰撞正催生出令人惊艳的化学反应。

深圳推介会的非遗展台前,大湾区观众摩挲着常山战鼓的纹路。《雪落常山》舞蹈演员水袖翻飞间,燕赵文化的刚劲与柔美在现代化舞台上完成跨越千年的对话。抽奖环节送出的深石往返机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南北文旅交流的新通道。正定县推介人描述的古城雪景,让习惯了暖冬的深圳白领王敏当场扫码预订了周末航班。

段家楼沉浸乐园的任务卡上,诗词填空与化学公式比邻而居。游客李阳带着孩子钻地道、挖矿石,集齐九枚印章换取的银票道具,比任何历史课本都更鲜活地讲述着百年建筑群的故事。"孩子玩到闭园还不肯走,这种大型实景剧本杀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旅游的认知。"李阳的朋友圈配图里,民国学生装与工业遗迹形成奇妙混搭。

河北梆子小戏《你要是冷》在成都获奖时,台下观众抹着眼泪喊出"再来一段"。这出由石家庄群艺馆创排的作品,把市井温情装进传统戏曲的壳里,成为行走的文旅名片。就像织音1953园区里,咖啡香与非遗手作共享着同一片红砖厂房,年轻人在工业风咖啡馆打卡时,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对城市记忆的收藏。

龙泉古镇的青石板上,"古代商贩"的吆喝声与游客的笑闹交织。非遗传承人张师傅的糖画摊前永远排着长队,他手腕轻转间拉出的凤凰,总引得手机镜头蜂拥而至。"以前觉得非遗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现在发现它比网红店还有趣。"大学生陈琳把刚买的糖画发上小红书,定位显示"石家庄·时空交错处"。

当河北博物院的铜铺首冰箱贴成为深圳白领的办公桌宠,当荣国府的汉服体验照刷爆朋友圈,石家庄正用"沉浸+"重新定义文旅边界。全国68%游客将情感体验列为首要出游目的的数据背后,是这座城市对"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那些被赋予剧情的老建筑、能带走的文创故事、可参与的非遗展示,正在消解传统文化与年轻世代之间的次元壁。

在石家庄文旅局局长看来,最好的保护不是把非遗锁进玻璃柜,而是让它成为可触摸的生活场景。就像德明古镇的夜游项目中,光影技术勾勒的古建轮廓与实景交融,游客捧着缸炉烧饼看梆子戏时,文化传承已悄然发生。这种"无感"的浸润,或许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从大湾区推介会的掌声到工业遗址公园的音乐节,石家庄文旅融合的密码越来越清晰:用当代语言重构传统,让每个游客都成为故事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当"咖啡+非遗""剧本杀+古建"成为新常态,这座城市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可怕的不是传统的消逝,而是我们失去了打开它的创意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