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河南新乡:67岁母亲再嫁20年,任劳任怨养老送终,却被继子扫地出门

当女儿急匆匆赶回家,看到家门前的粪堆上散落着被扔掉的粮食,母亲的铺盖孤零零躺在马路中央,母亲坐在一旁无助哭泣,顿时愤怒和

当女儿急匆匆赶回家,看到家门前的粪堆上散落着被扔掉的粮食,母亲的铺盖孤零零躺在马路中央,母亲坐在一旁无助哭泣,顿时愤怒和委屈涌上了心头。

她实在想不到,母亲嫁给继父20年,尽心尽力操持这个家,竟被继子女以这样的方式赶出了家门。

01

“我妈跟继父结婚了20多年,尽心尽力照顾他一家老少。”张阿姨的女儿哽咽道,“老头刚下葬,他们立马把我妈扫地出门。”

时间倒回2002年,47岁的张阿姨经人介绍,与同样单身的赵先生走到了一起。

彼时的赵家不算富裕,家里有只赵先生和年迈的老父亲。

老父亲生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张阿姨擦身、喂饭、洗尿布,一直照料到老人离世。

赵先生的一双儿女早已成家,儿子定居内蒙古,女儿远嫁陕西,平日里很少回家。

此后多年,家里大小事务全靠张阿姨和赵先生老两口里里外外打理。

可近一两年,赵先生查出癌症,张阿姨和女儿二话不说,主动承担起照顾责任,又出钱又出力地带他看病。

而赵先生的子女,只有女儿回来过一次,给了2000块钱;儿子自始至终都没回来过,也没出过一分钱。

张阿姨的女儿说:“我们在跟前呢,我就尽我们自己的孝心,就想着这就是我的亲爹。”

2024年1月,赵先生终究没能战胜病魔,不幸离世。

让人没想到的是,赵先生离世一年后,他的女儿、女婿和儿媳突然回到家里,把张阿姨平时用的锅碗瓢盆、衣物被褥,连冰箱里的肉、家里的粮食都扔到了大马路上,还把粮食撒在粪堆上。

扔完东西后,他们就锁上房门便扬长而去。

张阿姨的女儿回家看到这一幕,既愤怒又委屈,当即打电话质问赵先生的儿媳,对方态度强硬地说,家里的房子和土地跟张阿姨没有任何关系,让她赶紧离开。

无奈之下,张阿姨的女儿联系了河南广播电视台《小莉帮忙》栏目组,希望为老母亲讨个公道。

02

张阿姨向记者诉苦:“我老公下葬的时候,他的儿子儿媳都没来,就姑娘跟姑爷过来了,操办后事的这钱,全部是我出的,老头也没有给我留啥东西,只有这个房子,和这十几亩地。”

张阿姨的女儿补充道:“我们从来没想着要争啥,房子住不住都行,我妈有地儿住,地我们也没有想着要种,只是老人这么大年纪了,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有这个种地的想法,想再种两年。”

说到激动处,她忍不住提高了音量:“他们子女的想法,就是房子一天不能住,地一天不能种,立马给我收回来。”

“最让人心里接受不了,他的女儿、女婿还有儿媳妇儿突然回来,把我妈吃的用的,包括冰箱里边的肉、粮食扔到粪堆上,床铺扔到大马路上,锁上门就走了。” 张阿姨的女儿越说越气愤。

“老太太在这儿生活了二十年,你把她扔到大街上,你哪怕通知我一下,通知我一声,就这么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待一个70岁的、一字大不识的老太太,这是人干的事吗?”

记者小莉追问:“那中间,他们没有跟你们商量过这个事儿吗?”

“没有,要是有人跟我们商量就好了。”张阿姨的女儿摇头说。

一旁的亲戚,看不下去了:“她就是搁家里当个保姆,当了几十年的保姆,你也不应该立马把她撵出去吧,能办这事吗?”

由于赵先生的子女都在外地,小莉只能通过电话与他们联系。

03

小莉先联系上赵先生的女儿,接电话是赵先生的女婿,他语气平淡地说:“现在这事,咱们要互相考虑。”

张阿姨的女儿立马反驳:“互相考虑的结果就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我妈的东西扔大街上?这就是互相考虑,现在是谁不互相考虑。”

话音刚落,对方挂断了电话。

小莉赶紧劝说张阿姨女儿先不要着急发火,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随后,小莉再次拨通了赵先生女婿的电话。

女婿稀释说:“老人那个儿子(赵先生的儿子),就是我那个兄弟,他去年得了脑出血特别严重,现在还在恢复期,花了差不多有一二百万,老人临走时有个心愿,说也帮不了孩子,到时候把这个土地转包出去,收一点租金给孩子补贴一下。”

小莉追问:“你们有写啥东西吗?留有遗嘱啥的。”

“没有,就是口头说的。”女婿回应。

“张阿姨在不在跟前?”小莉继续问。

“她没有在眼前,但她当时也在家里。”女婿说

小莉转头向张阿姨核实这件事,张阿姨当下急了:“我要是知道这事儿,出门让车轧死我。”

小莉急忙摆摆手劝阻:“阿姨,阿姨别这样说。”

电话那头的女婿说:“老人那儿子病有多严重,你知道不知道?”

“他有病我知道,我咋会不知道呢!”张阿姨回应。

“那不就完了,你说他这个病严重不严重。”女婿的语气也带着情绪。

张阿姨反驳道:“你爹得是癌症,不严重?”

“俺爹有病,俺有没有在跟前,俺去了没有,俺给俺爹多少钱,你知道不知道?”女婿提高了音量。

“你给你爹多少钱,你说。”张阿姨激动地说

“哪次去不给他一万块钱。”女婿说

“哎哟,到这会儿开始睁着眼说胡话了。”张阿姨又气又笑。

一旁的亲戚说:“你给一万块钱,你得有个证据吧,那不是空口说空话吗?”

张阿姨接着说:“你哪儿来的一万块钱,当时你们来得时候就拿了2000块钱,你说你拿了一万。”

张阿姨的女儿实在听不下去了,对着电话喊道::“你亲爹活着的时候你们女儿儿子都不来,亲爹死了,你们出来了。”

眼见双方又要吵起来,小莉赶紧打断,拿着电话走到门外。

04

小莉拿着电话走出门外,再次询问女婿,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女婿说:“俺爹去世的时候,那个地张阿姨说再种一年,种完一年后再交回来,我们一听那也行,到了今年收地的时候,生气了,说这个地不给了,说她要自己种,矛盾激发点从这儿开始的。”

女婿抱怨道:“完了后我们说回去商量商量,回去后,张阿姨说她在郑州了,其实她就在村里呢,害得我们在外面等了一天,那天多冷呀,自已家都进不去,那我们跟你有啥说的。”

小莉劝解道:“我理解你们可能也有气,虽然他们老两口是半路夫妻,搭伙过日子,但再怎么搭伙,人家毕竟是合法夫妻,在一起二十多年了。”

“哪儿的合法,他们连结婚证都没有,你从哪儿按合法的。”女婿突然说道。

小莉有些惊讶:“他俩没领证吗?”

“你以为呢?” 女婿的语气带着嘲讽。

小莉拿着手机回到院内,向张阿姨核实这件事。

一旁的亲戚当下反驳:“没有结婚证,那户口怎么记到你爹名下的,没结婚证谁给下的户口。”

说着,张阿姨女儿拿出户口本,上面关系一栏写着“妻”字。

“有户口本不算,把结婚证拿出来。”女婿在电话里说。

“丢了,早就丢了。”张阿姨冲着电话说

“丢了,民政局查去。”女婿不依不饶。

紧接着,一旁的亲戚冲着电话说:“再一个,你说她没在家,她躲哪儿去了?她去郑州去了一天没在家,你说她躲哪儿去了。”

小莉见二人又争吵起来,赶紧打断他们。

小莉问张阿姨:“阿姨我问一个事,刚刚人家这个女婿说,去年就是老爷子过世的时候跟您沟通过,说您答应了这个地,您再种一年。”

“我说最起码我把这一年种得收了。”张阿姨坦言,“他们走了后,我想想这不行,我就种这一年地,我就请走了,我啥也没有,我不愿意。”

“等于是当时您确实说过,后来想想觉得亏了,是吧。”小莉确认道。

张阿姨点了点说了一句“嗯”。

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小莉再次与女婿沟通,女婿说:“我们不想争任何东西,转包出去的十几亩地的钱,也只是想贴补给家中生病的弟弟。”

由于赵先生的儿子生病说话不方便,小莉联系上了赵先生的儿媳。

“咱们这个张阿姨跟老爷子生活了这么多年了,我们尊重您,房子你想住你就住着。”儿媳说,“然后说这不行,她想房子也住着,地也想种着,她把这个矛盾升级了。”

小莉劝说:“你看,咱们老爷子的心愿,肯定是希望他走了之后,你们还能和睦相处,就是有没有可能大家在合理的基础上,沟通一下房子和地的事儿。”

“不分,坚持不分!”儿媳态度十分坚决,“不会分她任何一点东西的,跟她没有关系。”

节目最后,这件事反映到了乡里,张阿姨的女儿表示,乡里已经安排工作人员专门协调他们的事。

05

在这个故事里有个重要的细节:张阿姨和赵先生到底有没有结婚证。

记者针对此事,咨询了相关律师,律师说,若有证据证明两位老人确实存在婚姻关系,那么赵先生留下的房产和土地属于遗产,可由配偶、子女平等协商分配,建议他们最好协商一下。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心:如果张阿姨和赵先生没有结婚证,那么张阿姨还能住在赵先生留下的房子吗?还能种赵先生留下的十几亩地吗?

目前这事还没有最终的结果,但相信在乡里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双方一定能化解矛盾圆满解决,一家人又重回和睦。

张阿姨或许有自己的私心,想多争取一点保障,但这也不能抹去张阿姨在赵家20多年的付出,替赵先生尽孝,也替继子继子照料父亲,这已不是“苦劳”来形容了。

如果没有张阿姨在床前日夜照料,这些责任就要落到赵先生的子女身上了。儿女对父母再亲,也比不上身边有人端一碗水、递一片药。

还有张阿姨的女儿,作为继女,她主动帮助母亲照顾继父,做了很多赵先生亲生子女都没有做到的事,这份心意同样难得。

做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先想想自己是否真得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了,再想想因为意见不合,沟通不畅,就把一位70岁老人的物品全都扔到大街上,这样的做法真的妥当吗?

信息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2025年10月27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