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法官日均审三案,南沙法院忙到飞起,背后却有看不见的缓冲带

近日有市民拍到南沙法院门口的电子屏,显示法官每人平均处理一千多起案件,还有三百多件尚未结案,这些数据在网上公开后引发广泛

近日有市民拍到南沙法院门口的电子屏,显示法官每人平均处理一千多起案件,还有三百多件尚未结案,这些数据在网上公开后引发广泛讨论,每天要审理三起案件的工作量确实繁重,法院方面随后说明,统计数字仅计算正式立案的部分,不包括调解阶段的纠纷,实际上今年共收到五万五千多起案件,五十余名法官平均每人承担上千起,工作压力相当大。

很多人都觉得存案就是被压着不处理,其实这个想法不对,存案只是指那些还没结案的案子,正常流程是法院先收下材料,七天内决定要不要立案,接着就进入调解阶段,如果调解不成才会安排开庭,像南沙这种地方案件特别多,排期等上三四个月很常见,这不是因为法院偷懒,而是因为案子太多、人手不够,普通地区等一两个月算正常,在南沙等上半年也不奇怪。

南沙法院这几年收案数量一直很多,2021年就已经超过六万件,到2024年在广州还是排在第一,案子这么多主要是因为自贸区的特点,跨境贸易、金融业务和网络纠纷频繁出现,案件又新又复杂,但法院没有为了加快速度就简单处理,而是做了不少改革来稳住工作节奏,这样的做法让人佩服,面对这么大压力还能保持结案率,说明他们是用了办法而不是硬拼。

他们并不是独自在努力,从2022年起,法院推出了“南沙智调”平台,这个平台连接了220个调解组织,并且在社区和园区设立了17个调解点,老百姓打官司之前可以先尝试调解,如果达成协议,就可以直接进行司法确认,这种确认的效力和判决书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大部分简单案件就不再需要进入法庭,法官的工作负担也减轻了很多,我认为这种做法很聪明,它通过合理分流的方式处理纠纷,而不是单纯依靠硬性判决。

很多人不了解,调解工作根本不算进法官的工作量里,统计系统只记录有案号的案件,调解员做的那些事全都没算进去,这就让大家误会了,以为法官整天忙着审案子,其实前期很多活都是别人干的,调解员、协理员还有专职调解法官都在背后默默支撑着,只是他们没名字、没案号、没数据,公众看到的只是表面一小部分,真正的压力缓冲都藏在后面没人注意。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认为法官们太拼了,后来才明白他们早就准备了应对方法,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办法不在明面上,普通人关注的是案件数量,法院关注的却是整个运行机制,案子再多,只要制度运转顺畅,法官就不会被压垮,南沙法院的做法其实提醒了全国基层法院,不能只靠法官拼命工作,必须依靠制度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