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据“保密观”报道,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间谍渗透和情报窃取活动日趋猖獗,特别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拉拢策反活动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保密工作》2025年第9期披露了一则案例:
2004年7月,A省旅游局与境外R机构签署旅游开发援助项目。2005年5月,博士生沙某某参与实施该项目。其间,境外R机构工作人员藤某某、前某某多次向沙某某索要涉密地形图并承诺给予报酬,沙某某未能经得住金钱诱惑,私自扫描了7幅涉密地形图,发送至藤某某、前某某的个人邮箱,获利4万元。
同年9月,沙某某受前某某指使,在规划调查期间手绘重要军事目标位置,并标注军队入驻时间。最终,沙某某因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
王汝杰,公众号:保密观独家披露!博士生为牟利为境外提供7幅涉密地形图,并手绘重要军事目标位置,获刑15年……
1、渗透策反手段多样
境外间谍情报机构针对不同目标对象,往往采取精准的策反手段。比如,他们以项目合作、学术会议等为掩护,物色渗透策反目标。案例中,境外R机构工作人员藤某某、前某某利用旅游项目与沙某某结识,并通过金钱的腐蚀诱惑,使沙某某沦为帮凶。
2、保密管理松散
根据保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沙某某在未按程序报批、未履行相应登记手续、未按照规范进行复制的情况下,能够擅自扫描复制涉密地形图,暴露出A省旅游局内部保密管理松散,保密制度执行刚性不足。
3、保密意识淡薄
保密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禁止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沙某某在明知涉密资料属于国家秘密的情况下仍私自扫描、发送,可见保密意识淡薄。
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保密管理
健全保密制度体系
敲响警钟
来源 | 保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