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村浙江宁海丨东岙古村,卵石巷弄清代道地,濒海村落别样美好

古村记 2019-03-23 00:09:32

浙江宁海,一市镇,东岙古村。

濒临旗门港,东南能望见牛台山,西南能望见笔架山,与三门县沙柳镇交界,是宁海的南大门。东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也是出入三门湾的门户。

穿行在东岙古村的小巷中,溪坑石垒成的围墙和石屋、被岁月染成青黑色的墙面,长满青草的卵石路,盛开着的黄色的菜花,偶尔遇见几位上了年纪的大娘大爷还生活在这些老宅之中,时闻犬吠的声音,似乎穿越到百年之前。

沿着东岙古街前行,这个曾经是古村最繁华的街道,房子的木板上写着很多的“毛主席语录”,残留着许多文革的痕迹,夕阳的余晖洒进古街中,“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意境也许就是这种样子吧。街上少人,但是却很干净,还有一家卖菜的店开着,很多老房子都是房门紧闭,偶有三两行人走过,街的尽头有三四位老大娘在摆着牡蛎的摊子,这也是这个濒海古村春季时节的特色海产品了,“落刀蛎”鲜美无比。

古街两侧还保留着两座清代完整的四合院,一是叶家道地,一是陈家道地。叶家的先祖是从福建迁徙而来的,车门顶上有两条弧形的鱼相对着,中间间以十四朵花的图案,车门的柱石上有精美的梅花鹿和松树的石雕,房屋的建筑也保留着福建民居的印记。石板铺成的道地干净整洁。陈家道地在东岙街的另一侧,第一次去的时候,车门紧闭,第二次去的时候才见到了里面的全貌。陈姓自唐武德年间从福建迁居,陈家道地的车门和里面的围墙上都有彩绘的花卉图案,色彩还很鲜明。里面的格子窗都还保留完好,比起叶家道地,陈家道地显得小了些。

除了叶家和陈家道地,还有门里道地、新屋道地、老屋道地、七家屋道地、王家道地等等,有的比前两个道地更精致,有的已经坍塌了部分,印象深刻的有新屋道地,这个道地里面住着的人说叫门里道地,但是旁边一个道地的阿婆有些不服气,说她们住的才叫门里道地,那个叫新屋道地,也叫旗杆夹道地。似乎这个“门里道地”的称呼她们都想拥有。这个道地特殊的地方是车门前有两副旗杆夹石。高高的旗杆在封建社会中只有在科举考试中高中举人和进士才能树立。这是整个村子的难以言喻的荣耀,也激励着村中对后辈们发愤努力。据周氏家谱记载,宁海县第一位进士是东岙周良史的儿子周卉,就出自这里。道地虽已破败,但是精美的旗杆夹石、精致的车门石、镂空的围墙都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那一份荣耀。

与新屋道地相邻的是门里道地,半个已经荡然无存,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憨态可掬,中堂上的匾额已经不见踪影,外墙上有多扇精致的石窗;与门里道地相邻的是老屋道地,这个道地与众不同的是出门外的月洞门,上面“XX居”的石刻屋名已经模糊不清,再接着比邻的是七家屋道地,并无特色。以上这些道地都在褚家,王家也有三个道地比较著名,只到过王家道地,印象深刻的是道地外墙上雕着宝剑的那扇石窗,非常精美,道地里还有一口古井,部分屋子已经坍塌,里面已经没有人居住。

据介绍,东岙还有著名的“民具尔瞻”的摩崖石刻和壮观的双龙瀑布。

东岙村不远的新岭脚,在双龙瀑布西侧山崖上,可找到“民具尔瞻”的摩崖石刻,柴草长得很高,已经遮没了这四个字,有幸遇见在此采摘松花的曹师傅,他用柴刀砍去遮蔽的柴草,才使得这四个字清晰地呈现出来了。“民具尔瞻”四字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中“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意思是“人民都看着你啊!”这个摩崖石刻刻于道光九年(1829年)二月吉旦,落款是举人褚传中题、生员曹炳辉书。

与“民具尔瞻”摩崖石刻遥相呼应的是新岭头的“头上青天”的摩崖石刻,那也是有故事的石刻,相传有去山上方村讨羊钱的小孩被一瞎眼人误以为讨了银子洋钿而谋杀于此,县令郭文志书“头上青天”四字意在警示后人别干伤天害理的事,心狠手辣须知头上有青天,石刻刻于清乾隆己酉年(1789年)。“民具尔瞻”意谓人在看着你,“头上青天”意谓天在看着你。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徜徉在这个面山临海的古村,会带给你时光的回忆。

古村记编辑,图、文均原创于古村记特约作者:宁海葛劲松

2 阅读:138

古村记

简介:发现中国大地村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