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1967年出生,1990年师范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任教于青岛市所辖区县乡镇中专学校。
与张先生一起分配到这所乡镇中专的共有七名教师,四男三女。男教师均无对象,女教师中有两名已经有对象,另一名声明要找在县城工作的。
张先生等四名新参加工作的男教师,在大两岁同样没有对象的黄姓老教师的带领下,组团去找对象,黄老师已经将小镇上体制内未婚女青年排查清楚,小镇可供选择的范围有限,且女青年很少,镇政府、银行、派出所、税务师、工商所等女青年在找对象这件事上,根本就不和教师叨叨。剩下可供选择的余地就很小了,就是学校、卫所院、供销社、粮管所。
实践证明,这种组团式找对象的方法极为失败,那个年代有那个女孩子能大方到如“新相亲大会”,大都吃了闭门羹。
张先生所在的教研组,有10名教师共同办公,对桌也是一名刚分配来的已经有对象的女同事。对桌女同事介绍张先生与中学的一名女教师见面。
在女同事的带领下,张先生于晚饭后到了中学女教师的宿舍,宿舍里有四名女教师在场,令张先生很是局促。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看到有本《席慕容诗集》,就借了,然后离开了。

看完书后,必然要还书。交往了几次后,遇到学校食堂包饺子,张先生就邀请女教师来吃饺子。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两个人到对方家里去了一趟,双方父母也未见面,也没送彩礼,于1991年五一结婚。
中专学校提供了两间紧靠着的单身宿舍,家具家电:组合厨800元,带床头柜的床,青岛牌电视机2200元,琴岛利勃海尔冰箱。

托人找了一辆北京吉普车,将新娘接回家,父母在老家安排了两桌,只有自己的亲戚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