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1日,纽约街头,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一个四岁的孩子,光着上身,只穿条黄短裤,小脚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在厚厚的积雪中踉跄奔跑。面对这可怜的一幕,小孩的父亲却在一边不断地催促着小孩"快跑!不要停!!"

这场雪地训练,看似没有人道,其实是一个父亲绝望中的最后一搏。可如此极端的方式真的好么?如今13年过去了,他们怎么样了呢?

一、医生做出"脑瘫"预言。
这个父亲叫做何烈胜,以前是一名老师,之后辞职改行做生意。由于工作关系,直到40岁,才迎来了他的儿子,取名叫做多多。
多多出生在2008年2月,他出生的时候,因为是7个月的早产儿,所以被直接放在了医院的婴儿保温箱中,之后更是被迅速转移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多多左脑室出血、脑袋白低下,还伴有脑水肿。
何烈胜当时的内心充满了担忧和希望,结果医生经过一番治疗后,却告知他,孩子以后很有可能脑瘫,甚至痴呆。

二、父亲的疯狂赌局。
何烈胜看着儿子躺在保温箱里,插满了管子,他感觉心都要碎了,可是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孩子,他不甘心放弃,他心想:“如果老天不给路,那就自己踩出一条。”他决定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来"改造"儿子。于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训练开始了。
多多出生刚10天,就被放进水里"游泳"。
6个月大,每天训练时间长达8小时,包括慢跑2公里、自行车、踏板车训练、跆拳道、街舞等。
何烈胜把商业上的"效率至上"理念完全复制到了教育上。在他眼中,儿子就像一个需要快速升级的产品,而童年,不过是可压缩的生产周期。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下,多多很有长进,在2岁的时候,已经能独自坚持爬上南京紫金山顶,这可是连成年人都得歇两回的山路。

对于这些,何烈胜感觉还不够,恨不得变着花样的训练多多,在多多4岁的时候,更是做出了让多多冬跑的训练。
多多被冻得小脸通红,哭得撕心裂肺,一边跑一边喊:“爸爸,抱抱我……”。
对此,何烈胜也心疼,可他害怕,害怕儿子一辈子躺在床上,怕自己老了,孩子没人管。他把“爱”藏在了“严苛”背后,用极端的方式,逼孩子突破极限。
何烈胜除了在体能方面对多多要个要求外,在学习方面也很苛刻。从上幼儿园起,多多就变得更忙了。上午学习一年级的课程,下午在幼儿园学习,每天快节奏的学习,让多多也是苦不堪言。

三、只有日记是倾诉对象。
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和学习,多多也很不喜欢,哪有小孩不喜欢玩的啊,可是面对着强势的父亲,他只能选择顺从,他直到自己说再多的话,再有情绪,也根本改变不了父亲的做法,因为一句“都是为了你好”,足以操纵孩子的思想。
多多只能在日记里书写着他的情绪,他把父亲描述成严厉的监督者,他说:"爸爸就像一只一直追着我的老虎,一旦慢了就会被吃掉。"
多多希望父亲多一点关心,他也只能在日记里这样写:"如果我有魔法棒,我希望把爸爸变得温柔一点。"

四、再次回到大众视野,惊呆众人。
多多在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在2020年,江苏卫视《一站到底》的舞台,此时的他已经12岁了,相比于同龄人,多了一些成熟,当然最让人惊叹的是他那份简历。
·5岁开飞机。
·6岁写自传。
·7岁穿越新疆罗布泊。
·8岁"考入南京大学"。
·9岁获得机器人大赛三等奖。
· 10岁通过了20门自学考试。
·12岁本科毕业。

谁都想不到,当初那个被医生预言可能是脑瘫的早产儿,已经成长为了“神通”,虽然所谓"考入南京大学",其实是报名自考专科,虽然有些成就经不起推敲,存在夸大嫌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多多的成长周期被大幅度缩短了。

五、13年过去了,多多现在怎么样了?
多多曾经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企业家,这样就能赚到足够的钱,去买妈妈不给买的玩具了。
本以为是孩子的一句戏言,没想到的是,这其实就是父亲为他早就已经写好的编程程序。
2021年, 多多拿到了西班牙武康大学MBA硕士毕业证书,也是在同一年,他还被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录取,开始攻读商业管理博士学位。
2022年,多多又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入站通知书,那时候的他才14岁。

如今的多多,已经17岁了,相比普通人,他站在了更高的地方,看起来,是“逆袭”了。可我翻遍社交平台,几乎找不到他成年后的公开动态。没有自拍,没有采访,没有社交账号。
那个曾经说“要赚钱买妈妈不给买的玩具”的男孩,如今身在何处?他是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六、留给我们的思考。
看着多多的故事,我想起他在雪地里哭泣的画面。如今他站在学术巅峰,但内心是否还住着那个渴望拥抱的4岁孩子?
这世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只是有时候,爱得太用力,反而让人看不见温柔。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塑造成“成功”的产品,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真正的强大,不是不怕冷,而是心里有暖。愿那个曾在雪地里奔跑的孩子,如今已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裸跑弟”超级简历再受质疑 “鹰爸”:儿子15岁前没进世界前五名校,我就承认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