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商品房质量纠纷引关注 司法程序与执行机制引关注

近日,福建松溪县市民李先生向媒体提交了商品房质量隐患的相关材料,反映当地住建部门验收程序存在重大瑕疵,引发公众对房屋质

   近日,福建松溪县市民李先生向媒体提交了商品房质量隐患的相关材料,反映当地住建部门验收程序存在重大瑕疵,引发公众对房屋质量监管的关注。据李先生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9月,他与武夷山侨鑫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以总价581.04万元购买"华侨山庄"项目9幢14层9A号商品房。合同明确约定,开发商应于2015年12月31日前交付符合约定条件的商品房。  2014年1月,李先生通过武夷山农商行办理了290万元按揭贷款。然而,自2015年起,"华侨山庄"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全面停工,房屋长期处于"杂草丛生、门窗破损、无水无电"的烂尾状态,至今未达到法定交付条件。开发商侨鑫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某等人失联,李先生的购房梦想面临挑战,不仅耗费巨资购买的房产无法入住,还需每月偿还银行巨额贷款本息。  更令人质疑的是,开发商在2019年与购房者签订合同时出示的竣工验收文件,与实际施工进度存在明显矛盾。"根据验收文件,该房屋已于2015年通过验收,但实际施工并未完成,验收时间明显早于施工完成时间。"李先生指出,"这说明验收程序存在严重瑕疵。"     2017年,武夷山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要求开发商将涉案房屋"转移登记"至李先生名下。该案判决书已明确记载"房屋未解决供电问题,至今无电力供应,未达到交付条件",但法院仍据此确认产权转移。2018年,法院向不动产登记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导致李先生取得无法使用的"法律白条"。该判决与执行行为引发三大争议:一、事实认定矛盾判决书明确认定房屋不具备法定交付条件,却据此确认产权转移,与基本事实相悖。二、法律适用争议违反《建筑法》第六十一条关于竣工验收的强制性规定,未履行法定验收程序即确认产权。三、执行程序质疑通过司法程序绕开行政监管,使未经验收的房屋获得法律形式上的产权,形成"纸面产权"。维权过程中,李先生遭遇制度性障碍。2020年其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登记时,南平市建阳区法院以"协助执行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为由驳回起诉。目前维权团队已整理出300余份证据材料,包括施工日志、检测报告等,其中部分文件显示验收签字时间早于实际完工日期。  李先生提出三点诉求:一是建议相关部门对房屋验收流程进行专项核查;二是参照市场价对受损房屋进行补偿;三是希望法院能够依法判决和执行纠错。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杭州某小区曾因类似情况启动司法程序,法院最终判决开发商承担相应责任。业内专家表示,本案反映出基层工程验收监管存在漏洞,建议完善验收责任追溯机制,强化第三方监督作用。  房屋质量关乎民生福祉。本案再次提醒相关方,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完善验收监管体系,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期待通过此事推动行业规范建设,建立更完善的工程质量保障机制,让购房者"买得放心、住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