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唐诡3》“诺皋记”:红药艳色藏刀,孟不疑情比金坚!

《唐朝诡事录》系列向来以精妙的人物刻画打动人心,每一个角色都带着鲜活的生命力与复杂的人性光辉。《诺皋记》单元中红药的故事

《唐朝诡事录》系列向来以精妙的人物刻画打动人心,每一个角色都带着鲜活的生命力与复杂的人性光辉。

《诺皋记》单元中红药的故事,以命运的无常与情感的纠葛,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女性形象。

她本是官家小姐,却因灭门之祸沦落风尘;她周旋于各色男子之间,看似多情实则藏着血海深仇。

红药的故事不仅延续了《唐诡》对小人物命运的悲悯关怀,更以层层反转的剧情,勾勒出一个立体丰满、让人泪目的复仇女神形象。

一、《诺皋记》:志怪外壳下的人间悲喜

“诺皋”二字奇僻隐秘,很少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出现。有人称是道教用语,指的是太阴神。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有称:“诺皋,太阴将军……”掌管鬼神之事的神灵。

在唐朝时,修道者驱鬼怪时需要念咒,而“诺皋”,就是念咒前必须要说的语气词。后被唐代段成式引入《酉阳杂俎》,专门开辟《诺皋记》篇章记载各类鬼神传说与奇闻异事。

段成式在《诺皋记》中以诡谲的笔触描绘超自然现象,实则借鬼神之事映射人间百态,探讨人性善恶。

该篇取自《广异记》“户部令史妻”,开元年间,户部令史之妻容貌绝美,实则为妖所附,令史全然未觉。其家有一匹骏马,令史虽倍添草料喂养,马匹却日渐瘦弱,令史甚感诧异,遂向邻居住着的胡人占卜术士请教。

胡人闻言笑道:“马行百里尚倦,况夜行数千里,岂能不瘦?” 令史不解:“此马极少骑乘,家中亦无他人使用,何以致此?” 胡人直言:“你每赴衙当值,妻子便夜出远行,你竟一无所知。若不信,可于当值时夜归一探。”

令史依言而行,夜归潜匿别室。至一更天,见妻子起身梳妆,装扮得愈发艳丽,命女仆为骏马备鞍,随后登阶上马,女仆则骑扫帚紧随其后,二人渐升夜空,消失于夜色中。令史惊骇不已,天明即往见胡人,胡人嘱其再观一夜。

是夜,令史藏于堂前幕布后。不久,妻子归堂,忽问:“何来生人气息?” 令女仆燃扫帚照遍堂下诸室。令史仓皇间钻入堂上大坛。未几,妻子复欲夜出,因扫帚已焚,女仆无物可骑,妻子便道:“凡物皆可乘,何必拘于扫帚?” 女仆仓促间骑上大坛,随妻子一同离去。

令史在坛中屏息不敢动,转瞬便至一处山林。只见林中帐幕罗列,酒馔丰盛,七八人各携伴侣,亲昵宴饮,直至数更方散。妻子策马欲归,命女仆再骑坛子,女仆惊道:“坛中有⼈!” 彼时妻子已醉,令其将人推下山去,女仆亦醉,遂将令史推出坛外。

令史待天亮后寻路下山,山路崎岖,行数十里方至山口,询问路人得知此处乃阆州,距京城千余里。他沿途乞讨,历时月余方归家中。妻子见他归来,故作惊愕询问缘由,令史只得编造谎言应对。

令史再寻胡人求助,胡人答道:“此妖已修成气候,待其再夜出时,骤然擒缚焚烧即可除之。” 令史依计行事,待妻子夜出时将其捆住点燃,空中传来乞求饶命之声,随即一只苍鹤落于火中烧死。自此,令史之妻的妖疾痊愈,恢复如常。

二、血色迷局:红药复仇案的来龙去脉

从羊汤店老板张三死于红药家中开始,层层抽丝剥茧,逐步揭开了十九年前一桩血海深仇,以及一段不为人知的姐妹情仇。

案件初始,所有证据都指向红药红杏出墙,因情生变。“寄居郎”阿酱作证说,亲眼看见红药用剪刀刺向张三。而红药的丈夫孟不疑则三次击鼓鸣冤,试图将罪行揽到自己身上。

表面上,这只是一起因情感纠纷引发的命案,但随着苏无名与卢凌风的深入调查,才发现案情远比表面复杂。

红药原本的身世并不简单,她本是官宦之女,家境优渥,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一切都在她七岁那年彻底改变了。

她亲眼目睹父亲死在刺客“烽火燎城”的刀下。临死前,父亲与刺客的对话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烙印 —— 父亲断定买凶杀人者必是姓颜之人,这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仇家。

原来红药父亲曾在高唐为官,上司是一位颜姓官员,当年大河发水,灾民遍野、饿殍满地,颜姓官员却中饱私囊,将朝廷发放的赈灾钱物全部吞没。其父不忍灾民惨死,毅然揭发其罪行,却也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

明石当时只是拿钱办事的杀手,直言 “只管杀人,不问缘由”。红药哭着哀求他放过父亲,父亲却拼尽最后力气让她赶紧逃跑。

明石最终放过了这个年幼的孩子,只因为 “雇主没付杀孩子的钱”,并留下了自己的绰号 “烽火燎城”。这个名字被红药死死记在心里,复仇的种子从此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十九年未曾动摇。

为了接近仇人,红药耗费三年时间苦学琵琶,凭借精湛技艺成为长安东康坊的花魁,以风情万种的姿态作为掩护,等待复仇的时机。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七年前,颜君羡与明石的出现让红药看到了希望。彼时明石化名家奴跟随颜君羡,红药虽怀疑明石的身份,却无法确认他就是当年的灭门凶手。

为了套出真相,红药刻意接近颜君羡,上演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恋戏码。然而好景不长,明石担心颜君羡沉溺美色耽误自己的计划,强行带他离开长安,红药的复仇计划被迫搁置,陷入绝望的她选择自寻短见。

孟不疑的出现成为红药黑暗中的一束光。作为颜君羡的同窗好友,孟不疑对红药一见钟情,救下她后悉心照料。红药意识到孟不疑或许是自己复仇的关键,便答应了他的求婚,将这段婚姻变成了复仇的跳板。

七年后,颜君羡与明石重返长安,红药的复仇计划正式启动。而孟不疑在化身 “老猫” 帮钱正查秘辛时,意外发现调查对象竟是红药,回家后与红药摊牌,得知了她的悲惨过往与复仇决心,不仅没有指责,反而当即决定与她联手策划复仇大计。

红药精心设计了一场夜会,将颜君羡引至家中,本想借机套出明石的真实身份,并利用孟不疑捕获的 “一品紫” 蛇将其灭口 —— 此时她仍误以为颜君羡是杀父仇人之一。

没想到颜君羡当场爆出自己的真实处境,坦言自己只是明石操控的傀儡,红药得知真相后,对其生出几分同情,暂时放弃了杀他的念头。

就在两人周旋之际,张三突然找上门来。红药这才发现,自己此前买凶“寄居郎”阿酱杀害张三的计划并未成功,反而引来了对方的谋财之心。与此同时,被老书吏耽搁的孟不疑也赶回了家中。

为了保护孟不疑的安全,红药急中生智,将张三骗进柜子躲藏,随后与孟不疑上演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戏码,成功骗过了张三与颜君羡。她假意赶走孟不疑,实则是想独自承担后续风险,继续推进复仇计划。

而张三的死,背后藏着另一重血海深仇。多年前,张三曾奸杀红药在平康坊的好姐妹青倾,红药当时亲眼目睹惨状,却因自身背负灭门之仇,担心暴露行踪而不敢指证。但这份姐妹情仇深深埋藏在她心中,成为了她必须偿还的血债。

为了给青倾报仇,红药曾想过买凶杀人,却遭到孟不疑的反对,未能拿到钱财。无奈之下,她只得假意勾引钱正,意图骗取报仇所需的费用。

当晚张三上门纠缠,被“一品紫” 蛇缠绕后倒地不起,红药见状,最终选择用张三当年杀害青倾的方式,亲手结束了他的性命。

案件败露后,真相在苏无名的追查下逐渐浮出水面。红药本以为自己难逃杀人之罪,没想到苏无名再次验尸时发现,张三被捅杀之前已经被柜子中的 “一品紫” 蛇绞死,属于意外。

这只蛇本是孟不疑准备拿去售卖的,并非刻意用来杀人,而张三本身是私闯民宅的抢劫悍匪,同时背负奸杀青倾的血案,其死因与红药的直接行为并无关联。红药最终仅承认了用剪刀刺向张三尸体及毁坏尸体的罪名。

复仇的高潮终究还是落在了红药与明石的对决上。当红药将十九年前的往事和盘托出,明石才猛然惊觉,眼前这个步步为营的女子,正是当年那个被他随手放过的小女孩。

他这才明白,红药费尽心机接近颜君羡、甚至嫁给孟不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点点靠近自己,等待复仇的时机。毕竟红药手无缚鸡之力,没有武功也没有靠山,只能用这种最 “笨” 也最狠的方式布局。

可明石没料到,这局中还藏着颜君羡的计谋。面对明石的质问 “你坦白是想跟颜君羡一起死吗”,颜君羡现身直言:“死的人只会是你”,并揭露这一切都是他与红药设下的苦肉计 —— 他早已给了红药天下最毒的毒药。

明石生性多疑,平日里就连颜君羡递来的薄荷都要重新清洗一遍,不演这样一出戏,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至于谋杀明石的计划,红药虽在过程中下药辅助,但其毒性并非致命,明石的直接死因是颜君羡的捅刀,以及后续被埋坑后的补杀。

明石到死可能都没想到,当年自己随手放过的小女孩,会成为索命的人。红药终于为父亲报了十九年的血海深仇,这场跨越近二十年的隐忍坚守,终究换来了 “善恶终有报” 的结局。

三、法理与人情的权衡:疑罪从无下的罪与罚

关于红药和孟不疑最终为何能逃脱重罪,核心在于“疑罪从无+死无对证+樱桃的神助攻”这三重因素。

首先,红药和孟不疑虽有杀张三、明石的详细计划,但都没有实际落实成功。将张三推进有蛇的柜子看似狠毒,但蛇本是孟不疑要拿去贩卖的商品,张三则是私闯民宅、有抢劫奸杀前科的悍匪。

苏无名验尸证实,张三直接死因是被蛇绞死,属于意外,与红药的行为无直接因果关系。

其次,针对明石的谋杀计划更无法定罪。红药下的毒只是辅助,明石的直接死因是颜君羡捅刀和埋坑后的补拍。

更关键的是樱桃的选择,她的暗器明明可以射身体,却偏要杀死颜君羡灭口,还刻意隐瞒了红药下毒的细节,显然是有意为红药扫清罪证,这份 “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侠气,成为红药得以轻判的关键推手。

最终判决结果也暗藏法理与人情的平衡:孟不疑虽有雇凶杀人的想法,但找的是骗子杀手虎神通,计划并未实施,按照 “疑罪从无” 原则,自然无罪;

红药最终仅以毁坏尸体罪论处,恰逢天子新政刑法从严,她为了不让孟不疑苦等三年,毅然选择了刑罚更重但刑期更短的黥刑。

苏无名始终强调 “证据要严丝合缝”,没有直接证据便不予定罪,卢凌风最终也选择宽严相济,既坚守了大唐律法的底线,也为这段苦难中的爱情留了人间春色。

令人感动的是,孟不疑这个木讷的男人,多年打多份工攒下积蓄,默默为红药买下宅院,取名“酥园”。

甚至为了红药,专门学习了刺花技能,在红药黥刑的额头上画了一朵漂亮的牡丹。这一笔一划,不仅是覆盖刑罚的印记,更是他对红药深情的见证,是对他们爱情的最美诠释。

与孟不疑的深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颜君羡的利己主义。这个三年考中进士的天才,将所有人都当作自己野心的棋子。

他与红药的交往,不过是为了让明石觉得他沉迷女色、易于掌控;他与红药联手策划苦肉计毒杀明石,也只是为了扫清自己仕途上的障碍。

颜君羡的虚伪与冷漠,更反衬出孟不疑深情的可贵,也让红药最终明白,真正值得珍惜的人,一直就在自己身边。

结束语

红药的故事,是《唐朝诡事录》人物刻画的又一经典之作。她七岁目睹父亡,十九年执念复仇,将自己活成一把藏锋的刀,用最笨拙也最坚定的方式讨回公道;她看似利用婚姻作为复仇跳板,却终究被孟不疑的深情打动,甘愿为这份感情付出一切。

《诺皋记》的志怪底蕴为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反转不断的案情让情节跌宕起伏,樱桃的神助攻、“疑罪从无” 的法理原则,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无常,也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与复仇的代价,更让结局在律法框架下多了几分人间温情。

《唐朝诡事录》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在诡谲的案情之外,始终聚焦于人性的复杂与温暖,也正是《唐朝诡事录》能够持续吸引观众的核心所在。

==========分割线===========

欢迎转发、收藏、点赞、留言!

您的肯定就是最好的支持!

若您有不同观点,我们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