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庸心要20讲》第1讲:开篇三句的体相用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开篇三句实为整部经典的心要所在。这三句话,构建了儒家“体-相-用”的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开篇三句实为整部经典的心要所在。这三句话,构建了儒家“体-相-用”的完整体系,将天道与人心贯通如一,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回归本心的路径。

体:天命之谓性——心的本源

“天命之谓性”直指心之本体。此“天命”非外在主宰,而是如如不动的宇宙实相;“性”则是此实相在人心上的映现。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正是此意。每个人的本心,都具足天理,圆满无缺。如同明月映千江,月体唯一,而影现万千。认识这个“性”,就是认识我们本自具足的光明心体。

相:率性之谓道——心的显发

“率性之谓道”是心体的自然发用。本心一旦觉醒,自会如泉涌般流露,在日用常行中显现为道。王阳明说“心即理”,心正则事正,心明则行明。这不是刻意造作,而是本心自然的舒展。禅宗讲“运水搬柴皆是妙道”,正是率性的真谛——在每一个当下,让本心当家作主。

用:修道之谓教——心的修炼

“修道之谓教”是护持心体的功夫。人心易被习气遮蔽,如明镜蒙尘,需要时时拂拭。修道不是向外寻求,而是通过“戒慎恐惧”的功夫,去除私欲,回归本心。这既是儒家的“克己复礼”,也是禅宗的“保任功夫”。所有的礼乐教化,最终都指向一件事——唤醒我们本有的光明。

体、相、用三者,本是一心之三面。离体无用,离用无体,如灯与光,光不离灯,灯不离光。识得此心,便知中庸之道不在远处,只在当下这一念清明之中。

静坐片刻,默然返照:那能知能觉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