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与不似与离与不离
文丨张迩
◎齐白石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或并非原创,而是借鉴了前人语。傅山《哭子书》手稿,有“似与不似间,即离三十年”一句,或为齐氏所本,不同是一个说画,一个说字。
读傅山原诗,感觉后半句两个字更妙,即与离。艺术不仅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更妙在即与离之间。所谓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圆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一句,为画禅大境界。若艺有止境,不妨这句。
我喜欢这样的文笔,无一句是它,却无一句不是它,想来,画亦然。像黛玉看向她的心仪爱永,无一眼不是落在别处,却无一眼不是正中靶心,并一眼万年。
◎偶书宜官二字,汉代有“君宜官”的吉语,但我想起齐白石有枚闲章作“星塘老屋不出公卿”,以明不欲官之志,我也想比附先贤,刻枚闲章,印文作“君不宜官”。
◎容颜减尽但余愁,齐白石篆刻,词儿是钱谦益的词儿。容颜减尽但余愁,用现代话理解就是,年龄一年年在做加法,颜值一年年在做减法,于是引起了容貌焦虑。
而让略感欣慰的现实是,年龄其实是加不完的,容颜也减不尽,日子就这么增中减的过着。而万一到了年龄要加完的那一天,容颜也不再减,而那时愁也没了踪影。
没了踪影,都成了泡影。

张迩,别署沤堂,原名张建永,生于1975年,河北唐山人。平生致力于传统精神中国画的学习与研究,近阶段主要从事动物题材中国画的研习与创作。艺事之外,于中国文化之经史、文学、出土文献及古文字等亦有涉猎。
作品选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