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改数转,东莞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海外网 2024-05-18 14:10:5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走进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检测车间,一台台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正在自动化作业。人的头发丝直径约为0.05毫米,而这些装备生产的钨钢钻针直径最小可以达到0.01毫米,并且还可以在如此细的钻针上开出螺纹沟槽。

“板凳要坐十年冷,这不光是做学问应有的执着,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应有的耐心。”回顾十余年来坚持科技创新,从“制造”走向“智造”的历程,鼎泰高科董事长王馨感慨。

5月1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东莞市两家制造业企业,探寻“世界工厂”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作为一家专注于PCB(印制电路板)微型刀具研发、制造的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中,鼎泰高科属于生产配套企业。其生产的钻针、铣刀是加工制造PCB的专用耗材,PCB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5G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

图为王馨(右三)向采访团介绍鼎泰高科的新产品。程远州摄

“2013年我们刚在东莞设厂时,赶上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大发展,PCB微型刀具需求大增,钱很好挣,最高时一支钻针可以卖到100多元,是现在的几十倍。”王馨说,“但隐患也越来越大,随着PCB产业向高密化、高性能化发展,对微型刀具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们的生产设备全靠进口,必然会在高端市场上受制于人。”

摆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可走——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向产业价值链上游攀升。

“得知我们也在做装备研发后,国外厂商就不再愿意卖给我们机器了,相当于断了我们退路。”被王馨“挖”来的研发部经理李政感叹,“走自主研发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狭路相逢勇者胜”。

鼎泰高科的研发团队“日拱一卒”,逐步攻关一项项技术,实现一个个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边研边用边改进,最终完成微型刀具生产设备、涂层设备的全部国产化、智能化,在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我们研发的高精度四站磨削机床,不仅实现了国产替代,而且制造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3。”李政说。

图为鼎泰高科生产车间里自主研发的微型刀具生产装备。程远州摄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多年的坚持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如今,鼎泰高科已经成为为PCB、数控精密机件等领域企业提供工具、材料、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从卖产品,变成了卖装备、卖方案;其全资控股的广东鼎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鼎泰高科入选了国家级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王馨介绍,目前鼎泰高科正全力打造“工业4.0”制造企业,建设智能化“无人工厂”,力争实现智能制造的跨越式飞跃。

观察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着另一种路径。从生产注塑机辅助设备起家,转到工业机器人产业,再切入“工业母机”行业,拓斯达沿着产业链不断向上攀升,成为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服务商。

图为拓斯达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程远州摄

“我们通过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借助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制造业企业量身定制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平均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谢仕梅说,目前拓斯达服务的企业已超过1.5万家。

图为拓斯达工业机器人测试车间。程远州摄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制造业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发力,成为东莞推动制造业产业链能级跃升的有效路径。目前,东莞已经构建了涵盖34个工业大类和6万多种产品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初,东莞市政府出台文件,提出聚焦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玩具、家具、造纸、包装印刷、化工、模具等8大传统优势产业,逐一明确产业转型方向、制定支持政策,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眼下,东莞正在推动制造业工业设备大规模更新,加快推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计划年内推动15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今年一季度,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长9.4%,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成为东莞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分别增长14.3%、17.3%。(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程远州 孙振)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