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稀土加了一把“新锁”,特朗普马上敏锐察觉到局势的不对劲,突然改变强硬立场,连夜撤回了对中国的一项禁令。
曾一度对中国咄咄逼人的他,为何突然改变口风?这背后,显然不只是单纯的贸易摩擦。
中国的“新锁”究竟锁住了什么?特朗普为何急于调整策略?

从2025年2月开始,中国就对稀土开始“动手”了。
先是对七种关键稀土实行了出口限制,这七种稀土对全球的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几乎涉及到所有高端电子产品和军事装备。

比如钕、镝这些元素,几乎是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基石”,这些永磁材料在电动汽车、电风机等新能源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一扔稀土“炸弹”,全球新能源行业瞬间就乱了套。
毕竟,中国是全球稀土的“供应大佬”,突然放大招,大家的心里都没底了。
紧接着,4月时,中国再出“狠招”,把稀土磁铁列入了“出口许可”制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把稀土磁铁卖出去,得提前申请许可,批准了才能出口。
这一操作,让那些一直依赖中国稀土磁铁的企业傻眼了,像苹果的iPhone,震动马达、扬声器,没它可不行,可这下儿全球供应链都开始变得不那么稳定了。
原本大家指望着从中国拿货的企业,现在也都得在“审批排队”上焦虑。

然后到了6月25日,中国的稀土管控再添一招“绝招”,要求所有稀土企业登记技术人员的信息。
这是干什么的?就是不让技术“跑了”。
中国的稀土技术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得手的,过去就有不少外国企业通过高薪挖角、花样手段想偷走技术。

这次,中国直接给技术加了个“密码锁”,全面掌握稀土领域的技术人员情况,连工作年限、专业背景都得列明。
这样一来,想靠“间谍手段”得到技术的势力就再也没机会了。
中国这几招,玩得真是“稳”,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控制措施,不仅确保了稀土这一关键资源在自己手中,还让全球都看到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硬实力。

F-35战机原本是美国空军的得意之作,连盟国都巴望着拥有它来增强自己的空中优势。
然而,眼下,这款引以为傲的战机却因为稀土的短缺陷入了窘境。
原来,F-35的电子系统、雷达涂层甚至发动机,都离不开稀土的支撑。

中国一旦对稀土出口做了限制,洛克希德·马丁就只能在没有足够材料的情况下苦苦挣扎,生产线停顿,交付延期。
更糟糕的是,依赖F-35的盟友们也开始焦虑,空军的“硬实力”竟然被一堆小矿石卡住了。
与F-35“捉襟见肘”的局面类似,福特汽车也被稀土困住了脖子。

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发动机部件这些看似与稀土不沾边的高科技设备,居然也离不开稀土的助力。
由于短缺,福特芝加哥的生产线甚至停产一周,副总裁也只能苦笑着表示,公司只能“勉强糊口”。
车子生产出来了,问题是,没人敢保证什么时候交货,消费者也开始怀疑福特是否还能在市场上稳定生存。

美国在能源领域的表现也不见好,尤其是乙烷的出口。
在中国的稀土管制下,美国反应过激,干脆对中国实施了乙烷出口禁令。
可这不仅没达到所谓的“制约”效果,反而让美国的乙烷价格跌得一塌糊涂。

美政府松口:乙烷可运往中国,但不能卸货 观察者网 2025-06-26 08:09
港口一堆满载乙烷的船在排队等卸货,结果卖不出去,最后那些乙烷还得被烧掉。
美国终于意识到,这种自己做掉自己蛋糕的方式真是得不偿失,于是在6月25日紧急取消了禁令,想赶紧恢复与中国的能源合作。
在欧洲,德国的宝马、大众等车企也因为稀土短缺陷入困境,生产线一度停工。

欧盟的高官也公开表示,中国的稀土出口问题“非常非常严重”,让他们快要崩溃了。
更有趣的是,虽然在公开场合,欧盟嘴上说着要联合美国“对抗”中国,实际上,私下里却急着去和中国谈合作,要求解决稀土供应问题。
中国聪明地发放了临时出口许可,这一举措立刻缓解了欧洲的压力,甚至让欧美之间微妙的矛盾浮出水面。

“中方要求稀土企业上报这些信息,防止机密外泄”——观察者网
通过这些波动,大家都看明了一个道理:全球化的经济关系不是你想断就能断的,试图单方面搞“断链”搞贸易战,最后只能自食恶果。
中国的应对面对美国的乙烷出口禁令,中国毫不手软,中国迅速调整策略,将能源采购的目光投向了中东和俄罗斯等能源大国,确保了乙烷等关键能源的稳定供应。
比如,中国与卡塔尔签订了每年50万吨的乙烷进口协议,中国还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深度合作。
此外,中国还在技术研发上加大了投入,国内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技术,用玉米秸秆提取乙烯,这一技术一举突破了传统能源依赖。

玉米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通过技术转化,既避免了资源浪费,也有效降低了乙烯生产成本。
据测算,这一技术将乙烯生产成本降低了12%,提升了中国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稀土产业也正在进行高端化升级,金龙稀土的5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该项目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在稀土产业中占据了更强的技术地位。

钕铁硼作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提升了相关技术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并非被动应对,而是在积极升级,在面对挑战时,不仅没有畏惧,反而抓住机会将产业链推向更高、更强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