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了啵!”美国“洋女婿”巩义森的一句地道南昌话,让“nanchangnese”成为社交平台新热词;一碗南昌炒粉引发全球复刻热潮,鲜辣赣菜征服跨国味蕾;240小时过境免签、加密国际航线加持下,越来越多外籍人士走进英雄城南昌。
作为“亚洲100必打卡目的地”第54名、“中国100必打卡目的地”第30强,南昌既有汉代海昏侯的千年文明、滕王阁的诗意底蕴,也有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非遗市集的民俗风情、赣江两岸的璀璨夜景,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肌理,搭配热气腾腾的市井烟火气,让南昌成为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心中的“理想之城”。
如今,南昌以文化为桥,通过民间自发传播与城市主动赋能,让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时尚活力碰撞,在全球舞台上迅速“出圈”,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亮眼坐标。
美国小伙成为南昌“洋女婿”:为了融入妻子家庭开始学说南昌话
今年26岁的美国小伙EthanGonzalez(巩义森)是一位南昌女婿,目前夫妻俩在美国工作、生活,每年回南昌探亲2次。巩义森从小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高中开始,家里为巩义森请来了中文老师,教他说中文。直到大学最后一年时,巩义森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我妻子是南昌人,来美国读书的。”2023年年底,巩义森跟着妻子回到南昌拜访妻子的家人,当时他对南昌的印象就非常好。他告诉记者,妻子的家人对他很友善,教会他很多中国的文化知识,他们之间相处得很融洽。
每次回南昌探亲时,听到岳父岳母之间用南昌话交流,这让巩义森产生了要学说南昌话的念头,“一开始我会问我的妻子,这个东西用南昌话怎么说,那个东西用南昌话怎么说。”再后来,巩义森通过上网跟读方言博主视频、观看南昌方言剧《松柏巷里一家人》等方式沉浸式学习。如今,他已能熟练用南昌话与岳父岳母交流。
“nanchangnese”走红:方言成为跨文化交流新密码
“恰了啵!你的nanchangnese太cool了!”社交平台上,美国小伙巩义森的南昌话视频下方,这样的双语留言频频出现。“nanchangnese”——英语组合词汇,既指代南昌人,也涵盖南昌话,随着巩义森的视频走红,“nanchangnese”成为海外社交平台上的“文化热词”。
作为南昌“洋女婿”,巩义森近一年来凭借自学的南昌话录制日常Vlog,从逛商场的随口调侃到旅游时的景色介绍,“恰噶”“绝杀”这俩词时不时从他口中蹦出。而这俩词中,藏着南昌人的热辣与实在,没有华丽辞藻,却把赞美说得掷地有声,这就是南昌话独有的烟火气。
他的粉丝从“0”飙升至超5万,部分视频点赞量超5万、留言破万条,不仅让海外游子找回乡音共鸣,更让外国网友主动学习南昌方言。网友“PT塑料”用英语留言:“You’resofunny,whichstateareyouliving?I'malsonanchangneseintheUS.”(你太有趣了,你居住在哪?我也是在美国的南昌人。)更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网友围绕“nanchangnese”展开互动,让南昌方言突破地域限制,成为跨文化交流的独特纽带。
而这些接地气的视频,也意外成为南昌文化认同的“聚合器”,评论区里的江西网友纷纷“集结”,自豪地向全球网友解读南昌方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让“nanchangnese”成为南昌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声名片”。
赣菜飘香海外:一碗炒粉引发全球跟风热潮
如果说南昌话是文化传播的“软载体”,那么赣菜就是征服味蕾的“硬实力”。巩义森对南昌美食的热爱,让辣椒炒肉、南昌拌粉、炒粉等赣菜,在大洋彼岸收获了一批国际粉丝。
“南昌的辣很符合我的口味,水煮、拌粉都让我念念不忘。”每次回南昌探亲,品尝当地美食是巩义森的必备行程。回到美国后,为了时常吃到“鲜辣地道”的赣菜,他在妻子的指导下自学厨艺,还通过网上视频钻研技巧,如今已能熟练做出多道经典赣菜。“不知道吃什么时,就自己做几道赣菜,味道和南昌本地的很接近。”同时,巩义森还将做菜过程拍成视频分享至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热议:“我一个南昌人居然在看外国小伙教做拌粉?”“厨艺达到江西平均水平,太厉害了!”
今年11月,巩义森发布的标题为“美国‘老表’做的炒粉会好吃吗?”的短视频,更是掀起跟风热潮。定位在澳大利亚的网友晒出“南半球同款炒粉”,留言表示“用冰箱里仅有的食材复刻成功!”还有海外游子跟着视频教程做菜,留言称“吃到了家乡的味道。”
除了分享厨艺,巩义森还主动向身边的美国亲友推荐赣菜,邀请他们到家中品尝,他做的赣菜凭借鲜辣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收获一致好评。巩义森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爱上了赣菜,每逢假期团聚,赣菜都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南昌美食成为文化传播的美味桥梁。
外籍人士汇聚南昌:政策赋能与城市魅力双向吸引
巩义森的文化传播故事并非个例,如今越来越多外籍人士走进南昌、爱上南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昌境外人员住宿登记同比增长20.9%,外籍常住人口涵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留学生占比高达75.8%,万寿宫的街巷、秋水广场的夜色中,外籍人士的身影愈发常见。
外籍人士的汇聚,离不开南昌持续优化的涉外政策与便利交通。2024年年底,南昌正式加入外国人过境免签240小时“朋友圈”,54个国家人员可便捷停留10天,畅游南昌及周边地区;2025年8月,南昌至吉隆坡直飞航线开通,“DiscoverJiangxi”号主题飞机绘有滕王阁、鄱阳湖等江西元素,架起跨国出行的“空中桥梁”。持续加密的境外直飞航线网络,让外国游客来昌更便捷,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保障。
更重要的是,南昌自身的城市魅力让外籍人士流连忘返。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韩国籍工程师孙锡一在南昌生活8年,江西小炒的鲜辣风味、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市井烟火、地铁直达机场的便利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都让他体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惬意。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国际动画学院院长TarhouniMohamedNajib(中文名阿龙)教授在南昌扎根多年,是南昌动漫教育对外交流的纽带,而南昌也以沉甸甸的荣誉回馈着阿龙的坚守与付出——他先后斩获江西省政府授予外国文教专家的“庐山友谊奖”、南昌市外国专家最高荣誉“滕王阁奖”。他选择长期留在南昌深耕,也正是对这座城市给予他的包容与认可的最好回应。
从民间自发的文化传播到政策层面的主动赋能,南昌正以“多元主体、多维路径”构建文化海外传播新格局。语言走红、美食飘香海外、外籍人士汇聚……这座“让外地人喜欢、本地人自豪、年轻人向往”的活力之城,正用开放的气度与独特的魅力,让英雄城南昌的故事在全球持续传唱。(洪观新闻记者黄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