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看看现实就明白了:跟美国打仗输了,就会被扔原子弹;跟俄罗斯打仗输了,就得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但奇怪的是,有些人觉得跟中国打仗输了,只要鞠个躬、道个歉,就能被送回国? 我更关心的不是历史,而是每次现实里的小动作。海上那点擦边,有时不是想抢你几块礁,而是测你反应。要让对方心里有数:碰到红线,就要付出确定的代价,而且次数越多,代价越重。不是靠喊话,靠流程和执行力。 怎么做?我只说三点。 第一,规则要清楚。边界、执法、禁区都公开透明,谁碰就走程序,不留空子。不是临时起意的情绪,而是稳定的机制,让对方没法拿“误判”当挡箭牌。 第二,能力要看得见。经济、科技、海空管控、法律取证,链条要完整。平时不用天天秀肌肉,但关键时刻能把证据、制裁、行动一起推出去,让它的计算器里出现真实损失。 第三,节奏要分层。先警告,再拦截,再加码到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的限制,必要时公开关键信息,让国内外都看到谁在挑事。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持续压力,让继续冒险不划算。 有人问,能不能更和气?当然可以,但前提是对方看得见你的牙齿。礼貌不等于纵容,尊重是互相的。 我见过一个小例子:某次海上擦边,执法船没有喊两句就走,而是把影像、轨迹、无线电记录整理成包,一小时内递到多家机构和媒体。对方当天就改口,不再炒作。没有高声,只有证据和结果。这种处置,比情绪更管用。 还有一点很关键:国内共识。每次挑衅发生,社会不要被带节奏,理性支持规则执行,不给对方舆论战的口子。让它明白,试探只会换来更严的边控和更难拿的市场准入。 如果哪天它还想试水,最好能提前算出账单:金融、供应链、航线、项目、技术许可,每项都有对应开关。话不用说满,开关要真实存在,而且敢按。悬念不在对方变招,而在我们是否能准时落地,这才是关键。 我觉得,真正的威慑不是一句狠话,而是确定性。当对方习惯了“碰了就疼”,它就会自己收手。那时候,和平不是靠侥幸,是靠清晰的规则和可信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