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坚决维护自身权益,让英国承担相应后果。 这事还得从2018年说起,当时中国花了2.55亿英镑,买下了伦敦塔桥旁的皇家铸币厂旧址,打算在这里建一座新的大使馆,把中国在伦敦分散的外交机构整合起来,打造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外交枢纽。 这事起源2018年,中国看中伦敦塔桥边上的皇家铸币厂旧址,这地方占地大,位置好,本是老铸币厂,已闲置。花了2.55亿英镑买下,计划建新大使馆,把散在伦敦的领事和文化部门集中起来,形成欧洲最大的中国外交基地。新馆面积约2万平方米,能容纳几百人办公,提供签证、文化交流等服务。本来交易顺利,英国收了钱,但后续审批就卡壳了。 2019年初,中国递交规划申请给伦敦塔浜莱茨区议会。初步审查过了,但议会以安全和交通为由,要更多材料。中国配合调整设计,补情报报告,还让警方和情报部门评估。2020年疫情来了,进程慢下来,中国用视频会议交修订方案,改入口布局,减少拥挤。英方又提新要求,像加强反间谍措施,中国在北京整理文件,一批批发过去。 2022年,区议会投票否决了,理由包括居民反对噪音和人流。中国不服,上诉到中央政府。住房大臣办公室接手,但2024年承诺审查,却一拖再拖。进入2025年,还在延期,中国在北京开会分析英方意图。英方把技术问题政治化,用安全风险当借口,拖延项目,影响中英信任。 10月17日,林剑在记者会上回应彭博社问题,直指英方反复无常,违背契约精神。中国已最大限度配合,从改设计到补材料,还获警方批准,但英方层层设障。这不光是规划事,而是某些势力想用这项目跟中国讨价还价,影响两国合作。 中英关系本来潜力大,中国是英国重要伙伴,在经贸、科技、绿色领域合作深。英国企业看中中国市场,创新成果也能互补。但英方拖延,让一切停滞。如果继续这样,英国企业、民众和国际信誉都受损。中国强调规则和诚信,不会在核心权益上让步。 从全球看,英国这种短视做法,会断经济链条,增加不确定性。作为老牌大国,英国信誉曾受尊敬,现在损失不只对华,还影响与其他国家关系。中国外交一贯讲公平,维护权益决心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