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都江堰水库放生事件:渔业部门已介入处理 都江堰一水库“放生万斤埃及塘鲺”引风波

都江堰水库放生事件:渔业部门已介入处理 都江堰一水库“放生万斤埃及塘鲺”引风波 官方澄清:实为本地八须鲶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紫坪铺水库被卷入一场“放生风波”。11月24日,有网友发帖称,水库内有人放生约一万斤外来入侵物种埃及塘鲺,消息迅速在网络发酵,引发公众对水库生态安全的担忧。紫坪铺水库作为岷江上游的重要水利枢纽,不仅是成都市的水源地,还承担着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的调节功能,其生态安全关乎民生。 埃及塘鲺学名埃及胡子鲶,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水系,因适应力强、繁殖迅速,被列为高风险入侵物种。若大量放生,可能挤压本土鱼类生存空间,破坏生态平衡。消息传出后,多名钓友在自媒体平台称“一小时钓到8条,一下午钓获近80斤”,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恐慌。 对此,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公安、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经现场捕捞核查和专家鉴定,确认放生鱼类并非埃及塘鲺,而是本地人工养殖的八须鲶。这种鲶鱼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不在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内,其生态习性与本土鱼类相近,不会对水库生态造成破坏。 据调查,此次放生系个人私自组织,鱼源来自水产养殖场。执法部门已对放生行为进行阻止,并打捞部分鱼类,生态环境部门持续监测显示水质无异常。律师指出,若放生外来物种,依据《生物安全法》可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此次因放生鱼类为本地品种且未造成实质危害,目前以现场劝阻为主,未启动进一步处罚程序。 此次事件为公众敲响警钟:放生需严守法律与生态红线,盲目放生可能触犯法律并危害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