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年内最大规模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要来了。
11月24日,有着“国产GPU第一股”之称的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开启申购,发行价为每股114.28元;从募资规模来看,摩尔线程IPO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80亿元,目前为年内科创板最大规模IPO,A股市场年内第二大IPO。
随后,摩尔线程新股网上中签率出炉。根据公告的中签率换算,在1万名打新的投资者中,不到4人能成为中签的“幸运儿”。
摩尔线程如此受关注,投资者究竟在买什么?
各路投资者积极抢筹
11月24日晚,摩尔线程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发行申购情况及中签率公告显示,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4826579户。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3635054%。这意味着,在1万名“打新”股民中仅不足4人中签。
11月25日晚,摩尔线程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公告。公告显示,本次发行战略配售的缴款及配售工作已结束,本次发行的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均按承诺参与了本次发行的战略配售。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7000.00万股。其中,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1400.00万股,占发行总数量的20.00%。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参与了本次发行的战略配售。
公告还显示,本次发行中签号码共有3.36万个,每个中签号码可认购500股该公司A股股票。
摩尔线程此次新股发行,刷新了年内科创板多项IPO纪录。
11月20日晚间,摩尔线程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以下简称“上市发行公告”),确认发行价为114.28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8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75.76亿元。这意味着,如果年内顺利上市,摩尔线程此次融资金额将创下今年科创板最大IPO纪录;摩尔线程发行价114.28元,若按照网上发行日期统计,其发行价居于年内新股首位。
除此之外,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从受理到过会,用时仅88天,创科创板IPO审核最快纪录。公开信息显示,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2024年11月启动上市辅导,历时7个月,2025年6月完成辅导验收。2025年6月30日,摩尔线程IPO申请获得受理。9月26日,摩尔线程IPO顺利过会,从申报到过会仅用时88天。
打新热背后是国产算力的强需求
摩尔线程上市受到各方广泛关注。
此前,摩尔线程上市发行公告显示,此次科创板发行的初步询价阶段,摩尔线程共收到286家网下机构投资者的报价,涵盖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保险机构,涉及配售对象共7787个,报价区间在88.79-159.57元/股,拟申购数量总和为729亿股。
至于网上发行,如前所述,共有482.66万户投资者参与抢筹,最终中签率仅约0.036%。
投资者为何会将真金白银投给摩尔线程?
公开信息显示,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全功能GPU(Graphic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的自主研发与设计。公司凭“英伟达基因”,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全功能GPU研发能力的企业。
摩尔线程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中提到,公司上市的目的之一,是攻坚GPU核心技术壁垒,构建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体系。摩尔线程在国内GPU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公司率先实现了单芯片架构同时支持AI(人工智能)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
在部分观点看来,摩尔线程打新火爆的背后,是近年来国产AI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GPU相关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AI产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AI计算加速芯片的市场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吸引各类芯片制造商的加入。目前,GPU依然是AI市场的主导芯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9年,全球GPU市场规模有望由2024年的10515.37亿元增至36119.74亿元。其中,中国GPU市场规模在2029年将达到13635.78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市场占比预计将从2024年的15.6%提升至2029年的37.8%。
研发投入超过同期营收
尽管摩尔线程被视为“中国英伟达”,但其能否被资本市场长期认可,或仍需时间来检验。
摩尔线程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相比,无论是综合研发实力、核心技术积累,还是产品客户生态等差距都较大。招股书披露,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形成覆盖AI智算、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等领域丰富完整的计算加速产品矩阵。不过招股书也指出,与国际龙头公司英伟达、AMD等企业相比,摩尔线程在技术积累、产品性能等方面仍需持续提升。英伟达在GPU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其产品在性能、兼容性以及超大规模GPU集群建设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摩尔线程尚未实现盈利。其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18.94亿元、17.03亿元和16.18亿元。不过,亏损主因是较大研发投入。近三年研发费用分别达11.16亿元、13.34亿元、13.59亿元,均超过当期营业收入。
尽管亏损,但摩尔线程近年来营收增幅较大。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0.46亿元跃升至4.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8%;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02亿元,增长势头强劲。其在招股书中表示,根据公司前瞻性信息预计,公司2027年可实现合并报表盈利,该盈利包含政府补助带来的收益,扣除该收益后,公司2027年处于微利状态。
科创板包容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面对尚未盈利的摩尔线程,众多投资者仍参与抢筹,这彰显投资者对摩尔线程作为“国产GPU第一股”的高度认可与坚定信心,更折射出科创板如何用制度创新,为国产“硬科技”企业赋能。
科创板赋能未盈利科技创新企业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提供融资支持。面对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的特点,科创板以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打破常规,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治理结构的科创企业打开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高研发费用率是高科技企业的典型财务特征。此次IPO为摩尔线程提供了补充资金的机会。根据招股书,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AISoC芯片研发项目等。
自设立以来,科创板始终坚守“硬科技”定位,持续深化各项制度机制创新。尤其近两年,“科创板八条”及科创板“1+6”改革举措先后发布,持续提升制度的包容性与适配性,成为资本市场培育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
6月18日,证监会宣布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设立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同时围绕增强优质科技型企业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在科创板推出6项政策举措,着力打通堵点难点,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摩尔线程的发展历程,是国产芯片自主可控浪潮的一个缩影。摩尔线程IPO,是科创板“1+6”改革的一次生动注脚。
A股上市后,摩尔线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