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5年,在东北深山,一个猎人发现一具骨骸,心里很难受,当他看到骨骸旁的破烂本子,打开后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大汉奸,还是一个美女大汉奸,猎人顿感惋惜,一声叹息! 少女时代的张琦,手里捧的是国外进口的书籍,身上穿的是定制的绫罗绸缎,学的是琴棋书画,但在1931年那场变局中,她的人生轨迹随着日军的入侵被改变了。 那时,日军查封家产、占据府邸,将她的父亲作为抗日嫌疑犯投入监狱,如果是普通人,或许会选择隐忍求生或与之抗争,但从小娇生惯养的张琦在恐慌中抓住了一根看似救命的稻草——曾经是父亲故交、后来做了汉奸头目的张景惠。 这恰恰是她堕落深渊的开始,张景惠这种老谋深算的政客,眼里哪有情谊,只有交易,他并没有真正从狱中捞出张琦的父亲,反而利用对方救父心切的弱点,提出了极其下作的条件。 为了换取那一丝生机,张琦最初确实是被迫成了这权势人物的禁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被动的屈辱竟成了一种主动的追逐。 她听说父亲还在监狱里,不仅没醒悟,反而彻底露出了真面目,在那个“伪满洲国”名利场里,她不再是受苦的女儿,而是变成了掌控别人命运的杀手,她拼命学日语和日本礼仪,为了讨主子欢心,甚至跟母亲断绝了关系。 更让人恶心的是,她不仅满足于当权贵的跟班,还想在这个肮脏圈子里有发言权,日记里那些轻描淡写的文字,背后是无数东北同胞的血泪。 她靠美貌和手段,在长春和东京之间活动,给日本人当间谍,她甚至开了一家风月场所,拐骗和胁迫东北少女,供日本军官玩乐。那时候,她踩着同胞的痛苦,换来了珍珠项链和日本人的宠爱。 但这种建立在沙子上的荣华富贵,注定是不长久的,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那个虚假的帝国瞬间崩溃。张琦比那些高官反应快,她没敢撤退,也没胆量面对审判,带着金银细软和手枪,躲进了长白山,谁能想到,这一躲就是三十年。 从那个挥金如土的汉奸,到一个只能半夜摸进村子换口粮的老太婆,这种落差比死还难受,日记后半部分,全是神经质的胡言乱语和深深的恐惧,1959年,她从收音机里听到张景惠死在战犯管理所的消息,彻底吓傻了,跟外界断了最后联系。 那些无辜少女,成了她无数个夜晚的噩梦,守着堆金银珠宝,在漏风的木屋里,她度过了余生最漫长的冬天。 直到1975年初,她病得动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死神来临,猎人的一声叹息终结了这个可恨又可悲的汉奸的一生,只留下一堆冷冰冰的证据,无声地诉说着背叛者的下场。 信源:澎湃新闻 红色故事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