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25广州车展的展馆,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如果说去年的车展是“新能源试探”,那今年,它已经毫不客气地坐上了主桌。 一眼望去,展台上几乎全是带电的车。629款新能源车,占了大半壁江山——这不是趋势,这是定局。 更让我惊讶的是,一些熟悉的外资面孔集体“请假”了。捷豹、路虎、保时捷……这些往年聚光灯下的常客,今年统统缺席。不是他们高冷了,而是中国市场的变化比他们转身更快。 而真正的“隐形主角”,可能是甚至没独立展台的华为。 我走到广汽丰田铂智7前,工作人员不说这是“丰田车”,而说“这是搭了鸿蒙座舱和华为电机的铂智7”;转到东风日产,天籁车上贴着“鸿蒙座舱版”的标识;就连别克那台豪华MPV,也悄悄用上了华为的智驾方案。 更狠的是“技术下放”。广汽丰田把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压进了15万以内的锋兰达,东风日产更猛,12万出头的轩逸居然配了高速NOA。放在两年前,这得是三十万以上车型才敢吹的配置。 电池也在悄悄革命。上汽MG把半固态电池塞进十万级别的车,充电十分钟能跑三百公里;奔驰CLA EV的电耗低到让人怀疑仪表盘——12度电百公里。 新势力的技术路线越来越多,但用户要的其实一直没变:跑得远、充得快、聪明好开,还别太贵。 走出展馆时我有个强烈的感受:这不再是一场“新车发布会”,而是一次“行业转型路演”。外资的退场不是终点,华为的渗透不是偶然,智驾的平民化也不是福利——它们共同勾勒出一个事实:中国车市,正在用自己的规则,重塑明年的马路。 而规则很简单:你要么跟上变化,要么被变成背景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