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许蔚冰
近一周来,多地交通管理部门相继发布酒后骑行电动自行车的查处案例,有人被罚款,有人甚至担上了刑事责任。这让“饮酒”与“骑行”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酒后骑行电动自行车,真的违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在道路上不得酒后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车辆。也就是说,“酒驾”并不是机动车驾驶人才有的违法犯罪行为,醉酒后骑电动自行车同样是酒驾行为,属于交通违法行为。在具体执法中,处罚的轻重取决于车辆性质的认定。
参与过多起交通事故处理的辽宁同泽律师事务所律师闻英奇介绍,俗称“老头乐”的四轮电动车普遍归入机动车管理;三轮车的情况稍复杂,残疾人代步车归入机动车管理,而电动轮椅车需进行专业鉴定后再定性;对于最常见的两轮电动自行车,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只有同时满足有脚踏功能、最高时速≤25km/h、整车质量≤55kg、电机功率≤400W等条件的,才属于非机动车,超标的两轮电动自行车,交管部门通常会设置过渡期,过渡期内按非机动车管理,超过过渡期则按机动车管理。
基于上述车辆属性划分,处罚标准也有所不同。依据《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中“血液酒精含量≥20毫克/百毫升且<80毫克/百毫升属于饮酒驾驶,血液酒精含量≥80毫克/百毫升属于醉酒驾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如果车辆被认定为机动车,饮酒驾驶将受到暂扣6个月驾照、罚款1000元至2000元的处罚,醉酒驾驶将受到吊销驾照、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如果车辆被认定为非机动车,饮酒骑行将受到警告处罚,醉酒骑行将处以50元以下罚款,发生严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责任。
随着外卖、夜间经济的发展,夜间骑行电动自行车的人数大幅增加,这一趋势使得酒后骑行电动自行车的问题更加突出。闻英奇表示,25岁至40岁的年轻人是主要群体,占比达到68%。这个年龄段的人社交活动频繁,且常常认为自己反应能力强,能够控制骑行风险,因而更容易忽视酒后骑行的危险。
从执法角度看,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且多在非机动车道行驶,增加了执法难度。不过,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一些新型执法设备将试点使用。
酒后骑电动自行车不仅违法,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危险。本溪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宏告诉记者,酒精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视力、判断力、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严重下降,无法及时做出制动和正确避让,同时酒后产生的亢奋会让超速行驶、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等违法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很多人误以为酒后骑电动自行车比开车安全,但实际上,由于电动自行车缺少有效防护,对骑行者的伤害往往更为直接和严重。交管部门2025年3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因饮酒后骑行电动自行车导致的交通事故超过3.5万起,死亡人数近2000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