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事件核心:局长阻挠救援与事故细节 见死不救的恶劣行径 2025年11月10日

一、事件核心:局长阻挠救援与事故细节 见死不救的恶劣行径 2025年11月10日,辽宁籍渔船“辽营渔某船”在韩国群山市附近海域倾覆,11名船员落水(仅2人被货船救起,9人失踪)。徐放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人,未启动任何救援预案,反而指使工作人员迟某某联系船主郑某,要求隐瞒事故、禁止报警,意图逃避监管责任。 事故背后的致命违规 资质造假:船主郑某为通过安全检查,冒用他人船员资质伪造证件,实际安排2名无证人员出海; 船舶隐患:涉事渔船存在超载、北斗定位设备被私自屏蔽等问题,且未达安全标准; 监管失职:船检人员仅凭照片核发证件,未实地检验,导致“带病出海”成为常态。 二、腐败链条:系统性监管失守 “靠船吃船”的利益网络 资质放水:葫芦岛市船检执法大队原大队长董某某帮助篡改渔船数据,使“三无”船舶合法化; 日常贿赂:执法人员收受船主现金、香烟或海鲜,对安全漏洞“默契放任”(如大连市某区海洋发展局负责人承认春节收受渔港负责人海鲜香烟); 转港交易:船主罗某(10月倾覆事故责任方)曾向港口负责人送香烟换取违规转港证明。 徐放掩盖事故的深层动机 其行为旨在隐藏监管环节长期存在的失职问题,避免暴露自身及同僚在腐败链条中的责任。例如,涉事渔船从建造到检验多环节违规,均与监管人员受贿相关。 三、省级整肃:雷霆行动与数据 高规格查办 纪检监察:省纪委监委提级办案,截至11月24日立案162人,留置31人(含徐放等公职人员),52人主动投案; 公安侦办:破获重大责任事故、非法买卖证件等刑案45起,刑事拘留104人(含船主郑某)。 四、事件警示:权力异化与生命价值的冲突 徐放案暴露了公权力在私欲面前的彻底扭曲,将官僚利益凌驾于民众生命安全之上。辽宁省以9条生命为代价推动的这场反腐行动,既是对失职者的追责,更是对基层政治生态的重塑:唯有斩断腐败链条、筑牢制度防线,方能避免渔民“赌命出海”的悲剧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