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大大方方确认,中美的这通电话,是特朗普主动打来的! 最近中美之间的一通电话,被外交部一句话点出了关键——“这通电话是美方发起的”。别小看主动打来这四个字,在大国之间的交往里,这根本不是随手拨个号那么简单,里面藏着的都是外交上的轻重分量。 就拿2025年初那两次重要通话来说,先是1月17日,特朗普以当选总统身份主动给中方打电话,这是美国大选后的首次高层对话;没过几天,1月24日,美国新国务卿鲁比奥又主动约了王毅外长通话。 这连着两次“美方先开口”,放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看,信号再明显不过。大国外交里,谁先伸手、谁先拨号,从来都和“谁更需要沟通”直接挂钩。 特朗普这波主动,说白了是算过账的。他第一任期的时候,对着中国挥过关税大棒,结果呢?2024年的数据摆着,中国对美出口反倒涨了8%,美国的贸易逆差越拉越大,刀没砍到别人,先伤了自己。 现在刚上台,身边还有鲁比奥这种喊着中国是最大威胁的鹰派,但他还是选了主动打电话,甚至说宁愿不对中国加征关税,这态度转变里全是务实的考量。 中方这边也敞亮,直接把“积极、友好、建设性”的通话氛围摆出来。这可不是外交辞令的套话,是真有实打实的内容撑着。 通话里,双方都提了要落实元首共识,甚至敲定了中方派韩正去美国出席特朗普的就职典礼,这种高规格的回应,就是给美方的主动递了台阶,也表明了咱们愿意谈的态度。 但友好不代表没原则,积极也不是没底线。王毅外长在和鲁比奥通话时就把话挑明了,我们无意超越或取代谁,但必须捍卫自身的正当发展权利,还特别强调了台湾问题,要求美方不能在一个中国政策上背信弃义。 最后那句“希望你好自为之”,被外媒翻来覆去解读,其实核心就一个意思:咱们可以好好谈,但涉及核心利益的红线,碰不得。 国际上的观察家都看明白了这通电话的门道。新加坡《联合早报》专门提了台湾问题是中方的核心关切,路透社则注意到,中方愿意和特朗普新政府合作,但也没松过原则。 外交学院的李海东教授说得实在,美国新政府上台不到五天就急着通话,本身就说明美方的迫切——他们既想在经贸上找平衡,又不想在全球议题上少了中国这个合作伙伴。 再往深了说,这通电话也是给中美关系定了个调。之前拜登政府末期,美国在半导体、新能源这些领域加了不少限制,想给特朗普铺路。但特朗普一上台就主动拨号,等于绕开了那些极端的遏制思路,回到了“先沟通”的轨道上。 毕竟中美之间的盘子太大了,1.6万名美国青少年来中国参加交流项目,民间在小红书上互动得火热,这些都不是靠对抗能抹掉的联系。 当然,谁也没说一通电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美国对华“竞争对手”的定位没变,鲁比奥们的强硬想法也还在。但至少这通由特朗普主动打来的电话,让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没跑偏。 它证明了不管是哪个国家,不管谁当政,大国外交的本质还是要务实——谁先放下身段拨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坐下来,本着相互尊重的态度把事儿谈明白。 这就是大国外交的门道:主动拨号不是示弱,是务实;积极回应不是妥协,是自信。特朗普的电话打来了,中方也接了,接下来就看能不能把建设性落到实处。毕竟对中美两国来说,能好好谈,总比剑拔弩张强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