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今日揭牌!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未来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组建研究所,布局种质资源创新、合成生物制造和空间农业三条赛道,是该校主动瞄准全球农业和未来农业,面向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命题所作出的战略回应,致力于通过跨学科交叉催生农业领域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上海率先转化落地,为助力上海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揭牌仪式暨前沿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提出:“当前,是抢占全球未来农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全球农业正面临种质资源单一化,气候变化冲击,生态退化挤压等多重挑战,破解难题的核心在于多学科交叉创新。未来农业的变革,必然是生命科学与智慧技术的同频共振。”

当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将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将立足农业基础领域的深厚积淀,联合生命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等学科优势,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资源—技术—场景”三位一体的未来农业研究体系,为赋能上海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未来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超教授介绍,三条赛道的确立,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在农业科技与生物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强化上海在高端农业科技和生物经济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中,种质资源创新领域将依托远缘杂交、基因编辑等技术积累,努力破解作物抗性与产量协同提升的世界级难题;合成生物制造方向将通过构建特色植物细胞工厂、高效生产蛋白、生物制剂等产品,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空间农业探索领域将研发新型高蛋白植物培养体系,为深空探测食物自给开辟新路径。

研究所设立科学咨询委员会,陈晓亚院士受聘为科学咨询委员会主任,艾庆辉、陈学伟、何祖华、赖锦盛、钱前、王勇、薛红卫、杨维才、杨仲南、周俭民、朱为民、左建儒等12位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受聘为研究所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为研究所发展提供学术指导。

研讨会上,钱前院士、何祖华院士、赖锦盛教授分别作《适于工厂化生产的未来水稻株型塑造》《水稻广谱抗病机制与驯化选择》《玉米生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学术报告,分享当前最新进展与前沿思考。

文字:贾佳

图片:邹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