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信阳息县:把孩子捧在手上,把教育扛在肩上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通讯员周传杰

11月24日,在信阳市息县中等职业学校西点实训课堂上,教师刘聪一边讲解烘焙的理论知识,一边现场指导学生动手实操。24级食品专业学生郑佳莉认真记下每一个要点,在实践中不断打磨。

两年前,还在上初中的郑佳莉因为对学习缺乏信心,没能考上心仪的高中。怀揣着对西点烘焙的朦胧兴趣,她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

面对郑佳丽的胆怯,刘聪专门为她制定了提升计划。凭借老师的悉心栽培和自身的刻苦练习,郑佳丽的西点制作技能突飞猛进。在2025年息县技能大赛蛋糕烘焙项目现场,她沉着应战、娴熟操作,凭借精湛的技艺斩获一等奖。如今,郑佳丽对学习的信心大增,不仅目标愈发明确,对待西点专业课程更是精益求精,职业规划越来越清晰。

郑佳丽的故事,只是息县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作为拥有113万人口的教育大县,息县每年的初中毕业生有1.2万人左右。为有效解决高中学位不足问题,息县投资7.08亿元,高标准新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国家教育政策为引领、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实际,开设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进一步推动息县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有机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息县各学校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近年来,息县实施“五育”并举,打通了课本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壁垒”,孩子在这里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德、智、体、美、劳也得到全面发展。

在息县第十小学,每周五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一天。孩子们可以跨年级跨班级走班上课,参与自己喜爱的社团活动。学校坚持“博学健体、快乐成长”的校训,按照艺术类、竞技类、学科类、科技类等四大类别,为孩子们开设了七彩梦美工社团、筑梦童声合唱团、美食坊、科学小试验、古诗诵读社团等20个兴趣社团。

“我们通过社团活动,让孩子摆脱课本的束缚,充分尊重学生差异,以兴趣引领特长、培养创造力,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息县第十小学校长王艳培说。

如今,文化灌输变成了素质提升,知识的学习变成了全面发展,教学成绩更是屡创佳绩。

在信阳市第九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赛中,息县荣获小学男子组冠军、初中男子组冠军和初中女子组亚军。小学男子组和初中男子组将分别代表信阳市参加省长杯比赛。今年6月,身高1.98米的息县学子涂学玲入选2025年中国女排后备人才训练营。

今年的招飞工作中,息县7名学员被国家高等院校录取,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在鲁豫两省县级高中排名第一。其中,余洋同学取得北京大学和空军航空大学双学籍。

“从看不起、不信任,到如今充满信心,我深切感受到了息县人民对息县教育态度的转变。”见证息县教育多年发展的息县高中党委书记刘臻说,近年来,息县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但结果令人欣喜。

“十四五”时期,息县把办好优质教育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来抓,息县教育从深水突围迈向长足发展。息县教体局局长付超峰表示,就是要“把孩子捧在手上,把教育扛在肩上”。

今天的息县教育,成绩与荣誉共睹,奋斗与艰辛同行,机遇与挑战同在。面对新的发展契机,息县将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书写“美好息县”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