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这个问题,估计每个家庭都怕遇上,但又不得不面对。前阵子老家邻居王大爷的事,让我琢

这个问题,估计每个家庭都怕遇上,但又不得不面对。前阵子老家邻居王大爷的事,让我琢磨了好久——老爷子82岁,查出晚期癌症,医生说手术风险高,化疗也只能延长几个月,还得遭不少罪。儿子女儿吵翻了天,儿子说“砸锅卖铁也得治,不能让老人走得遗憾”,女儿哭着说“爸平时最怕疼,咱别让他最后这阵子活在ICU里”。 其实这种纠结,说白了就是“孝”和“痛”的拉扯。谁不想让亲人多陪阵子啊?可“活着”和“有质量地活着”,真不是一回事。我见过有的病人,最后几个月全在医院度过,插满管子,意识模糊,连家人的脸都认不清,每天靠着药物维持呼吸,别说吃口想吃的饭、看一眼窗外的太阳,就连说话都成了奢望。家人累得身心俱疲,病人也遭够了罪,最后还是走了,留下的只有一堆账单和无尽的遗憾。 但也有人选择了另一条路。我朋友的奶奶,查出癌症晚期后,坚决拒绝化疗,说“与其躺在医院受罪,不如趁着还能动,多看看老伙计,多吃点爱吃的”。家人拗不过她,只好顺着她的意思。接下来的日子,奶奶每天早上去公园遛弯,和老姐妹们聊天,中午回家吃碗热腾腾的面条,下午看看戏曲频道,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嗑。虽然也会疼,但医生开了止痛药,能有效缓解,最后走的时候很安详,脸上还带着笑。 可能有人会说,“放弃治疗”就是不孝,就是冷血。但我觉得,真正的孝,不是强行留住亲人的生命,而是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活得有尊严、有温度。当然,这不是说遇到这种情况就该直接放弃,而是要和医生好好沟通,弄清楚治疗的意义——是能显著延长生命,还是只是单纯拖延时间?是能减轻痛苦,还是会让病人更遭罪? 更重要的是,要多和病人聊聊,听听他们的想法。很多老人怕给子女添麻烦,就算想放弃,也不好意思说出口;也有的老人还想再争取一下,不想轻易认输。不管是哪种选择,只要是家人共同商量的结果,只要是为了让病人少受点罪,就没有对错之分。 生命的尽头,不该是冰冷的仪器和无尽的痛苦,而该是温暖的陪伴和最后的体面。治与不治,从来都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充满了爱与责任的选择题。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也愿每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在最后的时光里,不留遗憾,安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