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34年,希特勒清空了办公室所有人,只为等待一个中国男人,过了很久,一个瘦弱的

1934年,希特勒清空了办公室所有人,只为等待一个中国男人,过了很久,一个瘦弱的中国青年才敲门进来,希特勒一点也不敢怠慢,随后两人相处了两天两夜。   1908年深秋,浙江湖州的裁缝铺里,潘德明出生了。   五岁的潘德明踮着脚摸父亲给英国传教士做的尼绒大衣,听见父亲量体时念叨“洋人身子比中国人宽三寸”,小脑袋里忽然冒出个念头:这三寸要是换成脚步,能不能从湖州走到伦敦?   22岁的潘德明在南京开了家叫“快活岭”的西餐馆,位置就在如今东南大学附近。   一天翻《申报》,看到上海几个年轻人组织的“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发的宣言,说要徒步走亚洲,雪“东亚病夫”之耻。   他一下子被戳中了,当即关了餐馆赶去上海。   可等他到了,步行团已经走了好几天,他站在十六铺码头,把餐馆钥匙扔进黄浦江,转头坐车追到杭州,总算赶上了队伍,一起登上了去越南的货轮。   甲板上八个年轻人喊着“雪东亚病夫之耻”的口号,意气风发,没成想三个月后,这口号就碎在了越南的雨林、缅甸的瘴气和暹罗的暴雨里。   同伴们要么病倒要么退出,最后只剩潘德明一个人。   他点燃了回国的船票,火光里改了誓言:“余此行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教科书。”   他又把那本准备用来收集题词、重达四公斤的《名人留墨集》封皮上的“亚细亚”划掉,改成“环球”,买了辆英国“兰翎”自行车,一个人踏上了七年的征途。   1931年在新加坡侨胞的帮助下,他坐船去了印度,恒河边搭帐篷时,一只孟加拉虎窜出来撕碎帐篷啃烂车胎,他躲进湿滑的岩洞才算捡回一条命。   夜里摸出钢笔,就着月光在留墨集上写:“虎目如炬,照见余之怯懦。然思及北平街头洋人‘病夫’之讥,竟觉此虎可爱。”   到了新德里,他见了泰戈尔,老人抚琴吟着:“你穿越风暴的足音,正叩响东方沉睡的门。”还题了诗送他琴谱。   见圣雄甘地时,老人送他亲手织的印度国旗和纺车线轴,哭着说:“中印都受列强欺负,希望我们两国迅速的自强起来。”   后来穿越沙漠遇着强盗,他掏出留墨集指着甘地的签名,强盗竟真的松了绑,还给了水和干粮。   在澳大利亚荒山里被土著俘虏,他急中生智用刚学的毛利语解释,反倒成了上宾,第二天还有武士护送他过关。   1933年他渡地中海进了欧洲,在希腊奥林匹亚遗址的草丛里,发现一块刻着“China”的牌子,是1932年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纪念物。   守护人说:刘长春预赛就被淘汰,中国代表团交不起钱,奥运会结束这牌子就被扔这儿了。   狂风里,潘德明解下缠头布,咬破手指写下“中国人潘德明步行到此”,系在断柱上。   那天夜里,他在宙斯神庙的残垣下哭了,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给没代表队的中国立了个一人奥运纪念碑。   欧洲十六国他走了个遍,见了张学良,少帅题了“壮游”二字;见了法国总统,对方引拿破仑的话夸他:   “中国是一个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当他醒来,全世界都会震动。”   1934年平安夜,柏林总理府里,希特勒见了他,还给他画了张素描。   希特勒问:“听说你要用十年走遍世界?”他答:“不,是八年。我的祖国等不起十年。”   希特勒又问:“日耳曼人用枪炮开疆,你却用脚步?”   他指着窗外的勃兰登堡门:“门上的胜利女神像,当年拿破仑抢到巴黎又送回,可见真正的征服,是让世界记住你的名字。”   夜里回到旅馆,他在画背面写:“致一个不需要卐字旗的征服者。”   到了美国,罗斯福总统接见他,送了枚金牌:“荣誉永远属于有奋斗精神的人。”   在福特汽车公司,讲解员给了他装着石英石、铁矿砂等十二种原料的盒子,说这些中国都有。   他心里的火又燃起来,想早点回国搞矿产,实现科学救国的念头。   原本计划经日本回国,可看着东北被日军侵占的消息,他改了路线,从东南亚辗转进云南,1937年7月6日回到上海。   第二天,卢沟桥的枪声就响了,潘德明把海外华侨捐给他的十万美金全拿出来,给上海红十字会买了八百箱磺胺药。 因为和希特勒的交集,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人找他,他只说“那个叫潘德明的人,已经死了”。   后来他改名叫潘子明,结婚生子,长期没工作,把罗斯福送的金牌当掉换米吃。   靠着熨衣服和画宫灯养家,宫灯绢布上画的都是他环球见过的风景——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亚马逊河的月。   1976年,听说“四人帮”倒台,他高兴多喝了几杯,突发心梗逝世,享年68岁。   直到1979年,上海少儿出版社的季一德在废纸堆里发现他的护照、留墨集这些东西,他的故事才重新被人知道。   那时候的中国被人骂“东亚病夫”,他用双脚丈量世界,每一步都是在为民族正名。   潘德明用脚步写下的故事,早成了民族记忆里的一块碑。   ‌【评论区聊聊】你会对这样一位用一生为民族争气的孤勇者说什么? (信源:潘德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