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石家庄市藏龙福地社区,小广场上已响起轻快的旋律,老人们踩着节拍舒展筋骨,而宣传栏里一张张笑脸照片被镀上金边,诉说着这里友爱互助、和谐融洽的邻里氛围。
这个拥有13栋住宅楼、居住着8610名居民的社区,如何有效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其活力与温暖的密码,源于社区党总支不断激活的党建引领“红色引擎”。近年来,石家庄市藏龙福地社区建立“党建聚邻,服务暖邻”工作机制,创新打造“福地·聚邻里”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强化“聚”的功能,重塑“邻”的格局,营造“里”的温暖,绘就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幸福画卷。
品牌凝聚共识
网格赋能治理
“‘福地·聚邻里’这个响亮品牌的诞生,源自一场集思广益的党群联席会。”11月17日,藏龙福地社区党总支书记高璇对记者说,他们在原有党建品牌基础上,致力于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品牌内涵。党群联席会上,与会者踊跃发言,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我们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强,周边单位也积极响应,应该围绕‘聚’字做文章。”“‘聚’很好,但感觉少了点温度,我们邻里和谐,党组织常送温暖,可以加上‘邻里’。”最终,集体的智慧结晶——“福地·聚邻里”品牌名称应运而生,精准概括了社区工作的核心。
为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社区实行了红色三级平台网格化管理。他们将13栋楼划分为6个小区网格和1个物业网格,构建起“党总支书记-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信息员-志愿者”的五级网格队伍。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总网格长,社区工作人员、在职党员、楼组长、物业人员等共同组成治理力量,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大党建工作格局,确保社区治理无死角、服务零距离。
居民侯晓宁今年67岁,是6号楼的楼长,同时也是一名兼职网格员。作为一名老党员,她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热心帮助邻居。10月的一个周六,侯晓宁了解到一楼住户邢老师要去做甲状腺手术,她便主动要求去医院陪护。“邢老师都73岁了,儿子在北京工作,自己一个人在石家庄生活。虽然他说是小手术,但我还是不放心,起码得有个人照应。”侯晓宁说,当日,她就在医院看护,给邢老师打饭、送饭。作为兼职网格员,她不仅参与社区的公共治理,还关心邻里,传递温情,居民都觉得生活在藏龙福地有人情味。
开设先锋讲坛
红色基因代代传
藏龙福地社区开设的“先锋讲坛”课堂,已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弘扬新风正气的阵地。其中,由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志愿者主讲的家教亲子课堂等课程,已累计授课560余人次。
今年67岁的陈燕是福地艺术团模特队队长,更是讲坛上的明星讲师。她将关心下一代作为己任,在青少年红色教育活动中,她深情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尤其是本地红色故事的融入,更让青少年对家乡的历史多了一份深厚的情感认同。
“红色精神代代传,优秀文化不能忘。只要我身体允许,就会一直站在讲台上普及红色历史。”陈燕说。陈燕的课堂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少年。
“先锋讲坛”课堂旨在铸就社区青少年灵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通过老党员言真意切的讲述,孩子们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信仰的种子也悄然生根。”高璇说。
福地好声音解民忧
传递社区正能量
“福地好声音”志愿服务联合队在藏龙福地社区家喻户晓,它是居民的“解忧杂货铺”。社区党总支抓住党员、楼组长、热心志愿者这些“关键少数”,组建了“福地好声音”志愿服务联合队,下设舞蹈队、文明养犬、经典学社等7支分队。
居民高存英是福地好声音舞蹈队的队长,同时还是一位“法律明白人”。高存英发挥自己特长,创作三句半,走上社区国庆节活动、禁烟宣传、普法宣传等舞台,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助力社区相关工作的宣传。在社区活动室,高存英展示自己创作的三句半:《法助民和润万家》《戒烟好》《石榴花开一家亲》等。“我就是热爱干这个,有时就算生病住院都要写词、创作,带着大伙儿热闹热闹,宣传社区正能量。”高存英说。
除了助力宣传社区工作,“福地好声音”志愿服务联合队还帮助居民找工作,以及买菜、配钥匙、调解纠纷等。虽是小事,但实实在在温暖着大家。通过志愿服务,为社区治理架起了一座坚实的“连心桥”。
迈进新时代,扬帆新航程。藏龙福地社区正持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福地·聚邻里”品牌建设,践行“把居民当家人,把居民事当家事”的理念,努力让社区的底色更加温暖、温情、温馨,为石家庄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记者刘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