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8年,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陆在筹备婚礼期间离奇失踪,几天后,她的尸体出现在

1958年,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陆在筹备婚礼期间离奇失踪,几天后,她的尸体出现在冰雪之中,当队员看到她怀里紧紧抱着的东西时,忍不住泪流满面!   1936年的西安,杨拯陆出生在爱国将领杨虎城家中。   她还没满周岁,父亲就因西安事变被迫“出洋考察”,她跟着外婆东躲西藏,早早尝遍颠沛流离的滋味。   1949年西安解放,13岁的她像盼到春风的小鸟,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满心等着全家团圆。   可喜讯没盼来,噩耗先到——被扣押12年的父母和哥哥弟弟惨遭杀害。   就在她被阴郁裹住的时候,初中老师李岩走进了她的生活。   四年里,老师给她讲丹柯、保尔、卓娅、刘胡兰的故事,这些英雄的模样,一点点刻进她心里。   她没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反倒暗下决心,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那时候祖国正搞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要发展,能源是顶要紧的事,杨拯陆看在眼里,1953年高中毕业,二话不说就考了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   她在学校表现拔尖,1954年才18岁,就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1955年毕业,大哥杨拯民在玉门油田工作,受大哥影响,她填志愿时一笔写下第一志愿新疆、第二志愿柴达木,把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抛到了脑后。   和28名同学一起踏上西行的火车时,大伙儿都说:这真是杨门虎女!   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报到,领导见她是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怕她受苦,要把她安排在机关。   她急着找到处长:“我是党员,就得去艰苦的野外锻炼学习。”软磨硬泡之下,她终于如愿去了野外。   天山北麓的安集海成了她的训练场,为了练腿,她专挑陡坡爬,翻山蹚河从不喊累。   老队员教她测量地层、看地形图,她学得飞快,没多久就成了队里的骨干。   1957年,21岁的杨拯陆当上了117队队长,要带队伍进克拉美丽——哈萨克语里的“黑色大地”,人称“恐怖地带”。   这儿全是沙漠和砾石,太阳把戈壁晒得滚烫,队员们每天要走四五十公里,住的是帆布窝棚,吃的是馍馍咸菜。   她领着大伙儿敲山岩、找线索,硬是在这儿发现了化石层、硅化木和沥青脉。   凭着这些资料,她写出近两万字的《克拉美丽红山区地质总结报告》,在中苏专家面前答辩时,老专家听完激动地鼓掌:“这么年轻,前途无量!”   30年后,这份报告成了石油战士开发火烧山、北三台等油田的关键依据。   这一年,她本要和恋人谢宏结婚,为了赶勘探进度,她把婚期又推迟了。   1958年,她又当上了106队队长,接了个更难的任务——去三塘湖盆地搞第一次地质普查。   那里比克拉美丽更糟,大风刮起来砂石能把人埋了,队员们有点泄气,她找了副对联贴在帐篷门口:   “披荆斩棘甘洒热血战戈壁,不畏艰辛愿献青春找油田”,横批“勘探尖兵”。   大伙儿的精神又被鼓了起来,每天天不亮就出发,靠着炊事员晚上点的篝火指引着回来。   9月25日那天,朝霞把戈壁映得通红,队里快完成任务了,收工回去她就能办婚礼。   她把队员分成三组,两组收尾,多数人整理行装,最累的重点调查任务,她留给了自己和张广智。   大伙儿要替她去,她摆着手用命令压了回去,早上7点半出发时,张广智还开玩笑说要当她的保镖。   中午的天说变就变,风沙骤起,大雨紧跟着落下,不到半小时就变成鹅毛大雪,西伯利亚寒流裹着风雪袭来,气温从零上20度一下跌到零下20度。   她俩没带雨衣,就穿件破棉衣,很快就被冻得浑身发抖,队里的人见风雪不停,急得团团转,连夜组织马队去找。   第二天凌晨,马队顺着雪地上的痕迹追了28公里,在离驻地2公里的小山坡下,先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张广智,不远处,杨拯陆僵卧在雪地里。   女队员们解开她的衣襟,全都哭了——一张地质图纸紧紧贴在她胸口,完好无缺。   杨拯陆的选择,从来都围着“祖国需要”转。放弃大城市、拒绝机关工作、挑最苦的野外一线,三次关键选择,没有一次为自己打算。   换成别人,顶着“烈士之女”的身份,找份轻松工作没人会说什么,可她偏要往最难的地方钻,因为她认准了,国家缺石油,地质人就该去戈壁里找。   这种把个人理想绑在国家命运上的抉择,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有力量。   杨拯陆22岁的生命停在了戈壁,可后来在她勘探过的地方,一座座油田拔地而起,她护在胸口的图纸,变成了汩汩流淌的石油。   新疆石油管理局追授她“党的优秀女儿”称号,追认她为烈士,可更珍贵的,是她留下的精神——为了祖国,敢闯最难的路,敢吃最苦的苦,甚至敢用生命护着责任。   这样一位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戈壁的女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评论区聊聊】如果是你,面对大城市与戈壁滩的选择,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信源:杨拯陆:党的好女儿——克拉玛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