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魏浩龚振
在新乡长垣,河南宏力医院心内科二病区张子云主任及其团队,以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守护着当地百姓的心血管健康。
而在近期,多例急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抢救,更是让张子云主任团队赢得患者和家属的赞誉。

危急时刻,为患者打开“生命之门”
近日,78岁的焦女士,因急性左心衰、心包积液、多脏器功能不全,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差,胸闷气喘逐步加重后,被急救车送到河南宏力医院心内科二病区。
接诊医生见到焦女士时,只见她胸闷气喘严重,只有坐起来才能呼吸,而且出汗不止,测血压仅有90/70毫米汞柱,“几乎濒临休克状态!”

受访者提供(资料图)
结合患者20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张子云主任利用病区便携式掌上超声,为患者进一步完善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心脏及胸部有大量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
“大量心包积液会导致心包腔内压力明显增高,心室舒张受限,静脉血不能充分回流至心室,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进而会出现低血压、休克、组织脏器供血不足等严重并发症。”张子云主任说,如果处理不及时,患者死亡风险极高。
而缓解心包填塞最有效最迅速的方式,就是行心包穿刺抽液。考虑到患者高龄,合并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且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心包穿刺难度大风险高。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张子云主任在超声引导下,为患者成功实施心包穿刺置管术。
术后,患者胸闷气喘症状明显减轻,血压也上升到了正常范围。随后张子云主任又给予患者进行了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出大量胸腔积液,后经规范治疗,患者最终平稳出院。
如今,年近八旬的焦女士不仅能胜任日常的体力活动,而且肝肾功能也恢复了正常。
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无独有偶,49岁的郭先生,在爬楼时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后来进展到夜间无法躺下休息。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佳,来到河南宏力医院心内科门诊,检查提示全心扩大,以急性左心衰收入院。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郭先生听到这个诊断时,感觉“天都要塌了。”但张子云主任后来的诊治,让他重生了希望。

“入院后给予规范诊疗,根据患者病情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导致心衰的基础病考虑为扩张型心肌病。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步启用一系列治疗手段,出院后定期随访,并逐步进行了药物剂量滴定,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半年后复查心脏超声,郭先生的心脏结构明显改善,并且和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保证了家庭的正常开支。
谈及这些被救治的患者,张子云主任说:“每一名患者都是全家人的重要成员。如果能用我们的技术,帮他们回归家庭或社会,我想所有医务人员都会不遗余力地去争取。”
守护心脏健康的“中坚力量”
采访中,张子云主任反复强调让患者获益“最大化”——这简单的三个字,凝聚了整个团队在学术与临床实践中的不懈努力。
作为新乡市心血管病重点培育学科,河南宏力医院心内科二病区(老年医学科)人才结构完备,拥有副高级以上专家2名,中级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硕士学历学位者4人。
科室骨干曾先后到北京301医院、北京电力总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多家上级医院进修。
为了便利患者的治疗,科室先后配置了中央心电监护、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湿化仪、便携式掌上超声、除颤仪、微量泵、动态血压监测仪等多种医疗设备,为心脏急危重症的紧急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宏力医院心内科二病区收治的1634名住院患者中,近30%为危重病例,也进一步凸显了该团队在区域内高风险心血管疾病救治中的关键作用。
而在临床实践中,张子云主任团队始终以行动践行使命,于守护群众心脏健康的征程中,彰显出卓越的担当与专业价值。